讓中國因素成爲國際市場價格因素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6 06:51:11  


今年以來,能源、有色金屬等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呈現持續上揚趨勢
  中評社香港5月6日電/目前,中國已經成爲世界有色金屬及礦砂的最大進口國、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已經成爲國際市場的戰略買家。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祗能被動接受其他國家制定的價格,經常付出沉重的代價。新京報文章稱,這一狀况已經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安全産生嚴重威脅。

  文章認爲,在國際大宗原材料市場中,‘中國因素’正在成爲一種重要力量。祗要措施得當,‘中國因素’就可能逐步成爲影響國際大宗原材料市場價格的主要力量。”

  等價交換的表面掩蓋著深刻的不平等

  今年以來,能源、有色金屬等全球大宗原材料價格呈現持續上揚趨勢,一些原材料價格水平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文章指出,毫無疑問,當前原材料國際市場價格上漲,是買賣雙方談判的結果,是完全的等價交換。但由於信息不對稱、競爭不充分和交易成本存在,國際市場價格經常嚴重偏離價值,等價交換的背後是利益的重新分配。因此,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可謂大相徑庭。

  文章分析道,發達國家受大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較小。上世紀中葉以來,主要發達國家的傳統産業持續向發展中國家轉移,一般製造業已經萎縮甚至消失,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産業。因此,發達國家對原材料的依賴程度大大下降,對大宗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和高位運行不敏感,整體經濟受影響程度十分有限。與此同時,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控制了主要原材料的國際市場定價權,它們通過一定途徑,影響甚至左右原材料的國際貿易價格,使利潤分配向有利於自己的方向傾斜,成爲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受益者。

  發展中國家的情况則剛好相反。目前,多數發展中國家受資本和技術限制,製造業是經濟發展的支柱産業,需要進口大量的原材料,成爲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主要受害者。目前,中國已經成爲世界有色金屬及礦砂的最大進口國、第二大原油進口國,已經成爲國際市場的戰略買家。但在國際市場上,中國企業祗能被動接受其他國家制定的價格,經常付出沉重的代價。這一狀况已經對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經濟安全産生嚴重威脅。

  規避價格風險的五大措施

  文章稱,根據WTO統計,2005年全球貿易新增6000億美元,其中中國貿易新增2700億美元,貢獻度高達45%。在國際大宗原材料市場中,“中國因素”正在成爲一種重要力量。

  祗要措施得當,“中國因素”就可能逐步成爲影響國際大宗原材料市場價格的主要力量。

  文章指出,中國不能被動地接受國際價格,必須採取可行有效的防範策略,主動參與和影響國際定價。可供選擇的措施包括以下五個方面:措施之一、制定具有遠見的行業和企業發展戰略,這是全球化時代中國企業逐步影響國際市場價格的前提條件。

  一個國家要正確决策、實現長遠發展目標,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戰略,對於行業和企業而言也是如此。美國和日本市場經濟發達,擁有一大批産、學、研相結合的官方或非官方的智囊機構,各大企業也都成立了强大的企業戰略研究機構。日本幾乎每一家大的跨國公司都設有研究機構,最知名的經濟學家、行業專家集中在這些機構,爲企業决策和發展服務。中國行業和企業應高度重視發展戰略研究,應拓寬研究領域,增强預見性和操作性。如果缺乏切實可行的長遠發展戰略和策略,在戰略上經常失誤或反應遲鈍,在關鍵時候就祗能無力回天,落入西方國家的價格陷阱,形成重大經濟損失。

  措施之二、積極發展國內大宗原材料期貨市場,形成權威的基准價格。從國際經驗看,期貨市場是大量買賣雙方自然形成市場權威價格的中心,發達的期貨市場是發現和影響價格的重要工具。當前,中國僅有銅、棉花、燃料油、玉米、黃大豆等少數期貨品種,種類和影響力均有待提高。因此,應積極研究開發其他原材料、戰略性資源、農産品等期貨品種,完善商品期貨市場,健全期貨市場體系,爲行業發展提供更多避險工具,增强我國企業參與大宗貿易的信心和競爭力,爭取更多重要商品的國際話語權。

  措施之三、建立中國企業採購聯盟,爭取國際價格談判優勢。面對全球採購市場上的國際巨頭,單個企業顯得勢單力薄,聲音很容易被湮沒。因此,建立中國企業採購聯盟,是規避國際市場價格風險的重要手段。應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在採購方式上鼓勵和推動中國企業聯合採購,形成集中採購。可在行業組織的協調下,由佔有較大市場份額的企業建立一個戰略聯盟,由這個聯盟負責海外集體採購原材料,增强中國企業的集體談判能力,規避進口價格風險,從而提昇中國企業在國際貿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地位。去年以來,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組織下,中國主要鋼鐵企業聯合起來,與世界鐵礦砂出口商進行集體談判,最終成功使對方放弃運費加價的要求,就是通過集體的力量獲得勝利的典型例子。

  措施之四、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從源頭上掌握重要原材料的控制權。目前,中國進口的重要原材料和能源等大宗商品,絕大部分通過貿易方式從國外企業直接採購,由國內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得重要原材料和能源再輸入國內的比例較低。因此,有關企業應加快“走出去”步伐,通過直接投資、參股收購等方式獲得國外資源企業或者採礦權,這樣儘管會承擔一定的風險,但能够保障大宗原材料和能源的持續供應,也可以有效規避價格風險。

  措施之五、加强行業自律,建立戰略安全儲備。政府和行業組織應通過一定措施,嚴格行業自律,約束企業行爲。在國際市場,要求企業聯合起來,避免惡性競爭和相互殺價,維護共同利益。同時,應做好戰略儲備,用市場的力量推進儲備建設,積極應對和規避國際市場價格風險。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