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環球時報:美國霸權是建太空新秩序主要障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01 15:58:20  


美國天基動能攔截導彈。(資料圖)

  合作還是對抗 

  1998年11月20日,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日本和歐洲航天局12個成員國組成的16國國際空間站,在哈薩克斯坦北部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首批發射成功。空間站是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最先進的載人飛行器,計劃耗資400億美元。它的發射標誌著人類聯合和平開發太空的開始。

  僅僅5年之後的2003年7月30日,歐洲阿麗亞娜空間公司發佈的一份公報宣佈,該公司已與美國波音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集團組成衛星發射聯盟,以增強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的競爭力。

  另一個航天大國俄羅斯則與印度、中國等進行航太合作。幾年前,由多國參加的歐洲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統決定實施並歡迎各方參加。 

  透過合作的層面,政治立場和戰略利益各異的各方,分庭抗禮、互相排斥的意味仍是一目了然。美國重大的太空專案如太空梭,不許任何人介入;美、歐、日較重要的太空項目,排斥俄、中。一些太空大國,對後來者充滿戒備和排斥心理,特別是美國和西方,對與自己政治理念不合的國家的太空計劃,或妄加評論或橫加阻撓。 

  如果說民用太空系統或純科技性太空實驗裝置,各國尚可以有選擇地“聯手”,在軍用太空系統,各國則不許他人染指,如美國的GPS全球定位系統、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全球定位系統。由於太空越來越和國家的安全、發展息息相關,可以說,太空不僅一直就是大國、強國的角力場,未來各國更有可能把在地球上的對抗擴展到太空。 

  共同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使雙方或多方走到一起;各自的國家利益又使雙方或多方互不信任。人類開發太空的進程,就在這兩種結果之間搖擺著前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