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5月12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題為〈這趟“驚異奇航”換得了什麼?〉的社論批評,驚奇也好謎航也罷,陳水扁這趟形同空中漫遊的出訪,其實並未見太多實質建樹的“驚喜”,卻闖出不少出乎意料的“驚奇”;不僅締造了“外交”史上好幾個“空前”,甚至還提供若干世界外交史上都鮮少發生的“特例”。
例如為了過境地點的協商,不惜與超強的美國撕破臉,甚至「龜兒子」的語言都用上了;專機臨出發前夕,還搞不定要在哪里過境;專機都飛上了天,還搞不定中停降落點會在哪里;“外交部長”前一天公開證實行程,後一天卻走完全不同的航路,一路“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完成出訪最後卻戲劇性的“訪問”曾被美國指控為流氓國家的利比亞,竟被定位成此行最大的“外交”突破。
社論質問,陳水扁付出這樣的代價與風險,究竟是拚出哪些“外交”成果呢?利比亞的單點突破?也許算得上,但這彌補得了美台實質關係的破壞?哪個對台灣當前的利益更重要?這還需要去稱斤論兩嗎?我們真的不願意在陳水扁辛苦出訪歸來後,還要說這麼重的話,但還是必須指出,他此次出訪,不僅是藉由戰術性的零星出擊,造成戰略性的自傷與挫敗,也是企圖藉由挪用島內政治的手法,去操作複雜多變的國際政治。
社論指出,陳水扁以“終統”重傷台美互信在先,卻又高姿態地要求“過境紐約”在後,美方不從就開口罵“龜兒子”,罵完了人家又不顧國際禮儀硬要找美國第一夫人握手“搏感情”,這一切的一切,站在美國的立場想想,會認為一切“船過水無痕”嗎?
經歷這次出訪衝擊後,“外交”單位像念經般不斷重複台美關係一切如常,我們當然希望如此。但看看美國務院副卿佐立克日前在國會的證詞,誰都會聞得出已經非常不對勁了。佐立克這回對台灣當局的批評,幾乎已經沒有太多修飾,他直截了當地反駁陳水扁有關“四不一沒有”的承諾是有前提的說法,認為“中共(迄今)沒有對台動武”,也認為陳水扁既然做了承諾,就得信守,但後來的發展“卻是想辦法剝蝕,有點像把稜角敲掉,然後磨平”,所以“必須要盯著他們信守承諾”,佐立克說:“我認為台灣就是一直在撞牆!”。
社論指出,佐立克的層級夠高了吧?這些表述不就直接解釋了布什為何不批陳水扁“過境紐約”?難道“終統”與這一切真的無關嗎?美台關係真的還是一切如常嗎?再仔細讀讀佐立克發言內容吧!
或許台灣民眾看得更清楚,中國時報民調四成五的民眾給這趟“興揚之旅”負面的評價,畢竟“外交”上的“驚異奇航”,是換不到“實質成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