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陳水扁四面楚歌,何時揮手離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8 10:11:25  


  中評社香港6月8日電/馬來西亞《星洲日報》今天發表題為“阿扁何時揮手離去?”的社論指出,台灣政局繼陳水扁女婿趙建銘涉台開弊案遭羈押,扁身邊親信一個接一個請辭及受到檢調單位約談和調查之後,已進入混亂而關鍵的時刻。“總統”及“第一家庭”成員皆受到台灣人民的檢視和批評,在野國親聯盟以及執政民進黨本身內部的部份黨員,都不約而同發出要陳水扁下台的呼聲。
 
  社論表示,在這一片亂局之中,國民黨中常會週三終於正式提出罷免陳水扁案,而將國民黨主席馬英九較早時主張的倒閣計劃放在“第二階段”,希望聯合在野力量,通過罷免、倒閣和民意的力量,分三個階段罷黜陳水扁。台灣政壇也隨著罷免案的提出,正式進入一種詭異、錯綜複雜、朝野拉鋸的緊張局面。

  按照程序,罷免案必須經過全體立委四份之一人提議,復有三份之二人同意提出,再由選舉人總數過半投票,超過半數的人同意罷免,才算通過。換言之,在野聯盟必須至少徵得147名立委同意,才能交付民眾公投表決。

  社論分析,以國親聯盟目前在立法院的脆弱多數席位而言,要跨越三份之二的門檻無疑是嚴峻的考驗。因此,罷免案最終過關的可能性近乎其微。儘管如此,在野黨提出罷免案,卻是對罷黜陳水扁明確定調的政治動作,希望能藉由罷免案,向檢調單位形成壓力,徹查吳淑珍涉及SOGO禮券弊案,進而逼使目前已陷入四面楚歌的陳水扁下台。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從一開始希望陳水扁“知所進退”自動下台,避免消耗社會成本及政局動盪,到主張倒閣及終於為罷免案定調,三度改變立場,應是政局瞬息萬變,逼使馬英九不得不隨機應變。

  而促使馬英九謀定後動,作出罷免案決定的關鍵因素,應是李登輝“領導人不對就換”的一句話。以李登輝在深綠陣營的影響力,這句話讓馬英九領悟到,罷免陳水扁的行動到此地步,實際上已成為跨越藍綠格局的“全民共識”。

  社論表示,不過,如果民進黨黨內在此關鍵時刻同心一致,力抗外侵,將國民黨提出的罷免案定調為“泛藍陣營 打壓泛綠陣營”,偵查弊案及罷免案的焦點可能立即會被轉移,反而使馬英九陷入不利困境。

  因此,在罷免動作裡,國親聯盟必須使黨系色彩淡化,而將罷免案定位為全民針對“涉及貪腐總統”的一種抗議行動,通過各黨派民眾共同發出呼聲、示威遊行等行動,才能形成壓力,營造迫使陳水扁下台的態勢。

  社論指出,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政壇追求更上一層樓的野心人人皆知,在罷免行動中卻表現出了與國民黨合作的誠意。而不管宋的背後動機為何,對在野黨是否能將陳水扁成功拉下馬,是迫切需要的。

  未來國親兩黨的支持者,如果能如宋所言,在南北各辦群眾大會,實行南北夾攻, 齊心“嗆扁下台”,陳水扁在位的日子恐怕屈指可數。

  社論點出,罷免案不管通過與否,其衍生的後續影響則是深遠的。對陳水扁及“第一家庭”而言,罷免案的提出,對“總統”的威信已造成嚴重打擊。陳水扁過去以“台灣之子”的形象,率領民進黨主政,然而他執政6年以來,身邊親信及親人涉案的行為,卻使民進黨聲譽受到污蔑。尤其是立委邱毅和台灣媒體不斷針對吳淑珍涉及弊案的喊話,已使“第一家庭”涉案的可能性逐漸浮上檯面。

  另一方面,罷免案對台灣未來的政治卻可能帶來正面的影響。藉由罷免案的推動,未來不管是誰領導台灣,都應該會建立起一個政治人物或領導應有的道德標準,未來領導人的道德操守一旦受到質疑,就要 受到人民的檢視。

  情勢發展至此,陳水扁提前下台只是時間問題,國際主要媒體也都在預測阿扁何時“下車”,美國當局更對後扁時期的兩岸關係進行審慎評估,看來正如著名評論家南方朔所言:台灣人正等著陳水扁做出一個漂亮的揮手離去的動作。  


    相關專題: 政治計謀 陳水扁聲稱交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