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給予朝方的援助,有助於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評論員 丘巒)早在幾年前,美國、日本還在為中國的糧食問題嚴峻而幸災樂禍,特別是日本,直到不久前仍起勁鼓吹“中國糧食威脅論”。孰料,彈指一揮間,中國忽然從接受糧食援助國家轉身變爲主要糧食援助國家。這一巨大的轉變,值得問一個大大的爲什麽?
據聯合國本月20日公佈的年度報告,2005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糧食援助國。同年,中國停止從世界糧食計劃署接受援助。來自中國的食品援助幾乎增長了3倍,達63.6萬噸,佔全年世界食品援助增長額的一半。美國與歐盟仍然是食品援助數量最大的兩個地方。根據這份報告,2005年,全球糧食援助增長了10%,至900萬噸,其中美國提供了440萬噸糧食,佔全球糧食援助的49%;歐盟全年的捐助額為163萬噸;日本退居第四位,捐助44萬噸。
由此得知,在一年之内,中國從一個長期接受糧食援助的國家轉變爲名列第三的主要糧食援助國家,身份的轉變似乎特別突兀,其實並不突兀,主要的原因有三:
一,中國接受糧食援助的歷史很長,效果很好,但是總的數額是有一定限度的。1979年至今,27年來,聯合國糧食署已經在中國實施了近70個無償糧食援助專案,總金額達9.25億美元,中國有400多個縣的3500萬貧困人口因此受益。援助專案遍及中國各省、自治區和直轄市,覆蓋214個市縣。據中國官方的資料和說法,專案的實施對於改善中國貧困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合理利用農業資源,促進農業增產,提高糧食自給水準等各個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中國3000多萬人
直接受益。
二,中國所接受的援助主要是用於解決中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食物安全問題。也就是說,援助的糧食是特定的,有針對性的、是對部分地區人群的特別支援。並非說,所有的中國人都靠著糧食援助過日子。尤其是中國現在的農業生產、食物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準,貧困人口和地區已經減少了,2000多萬的貧困人口只分佈在西北、西南地區,中國已有自己解決貧困問題的能力。
三,中國一直都在對外進行糧食等援助。資料顯示,從1981年至今,中國已向糧食署累計捐款達1947萬美元;從2000年起到現在,中國已經認捐了500萬美元資金。2002年,中國政府決定向贊比亞無償提供4500噸玉米的緊急援助,以幫助緩解該國的糧食危機。糧食署也指出,中國在接受糧食署援助的同時,也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進行了對外援助。2003年、2004年的認捐額都達150萬美元左右。2004年底中國政府又決定對受海嘯襲擊的亞洲國家和地區提供100萬美元的海嘯救濟款。
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世人皆知,但是並沒有特別在意的因素,中國長期無償支援朝鮮,具體的糧食數量有多少,恐怕不是一般人清楚的。以前的不提,僅1994年以來,為幫助朝鮮克服因嚴重自然災害等原因而發生的困難,中國一直向朝鮮無償提供糧食、焦炭、原油、化肥等援助物資。
由此可知,中國一直來都是雙重身份的,既是受援國,又是支援國,所以,在2005年中國能夠一躍成爲名列第三的主要糧食援助國,是沒有什麽奇怪的,是一點也不突兀的。
中國對朝鮮的糧食援助是很重要的。僅次於非洲,朝鮮是世界第二大接受糧食援助的地區。據美聯社報道,中國絕大多數的糧食援助輸往朝鮮,剩餘糧食輸往利比亞、斯里蘭卡等國。這份報告的數據來自世界糧食計劃署(WFP)的數據庫系統,而這一數據庫是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設計用來幫助管理世界範圍的食品援助。中國外交部多次表示,一方面,朝鮮人民在家園建設過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就,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面臨著一些困難。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國人民之間的傳統友誼,中國將給予朝方一些力所能及的援助,並歡迎國際社會向朝鮮提供糧食援助,希望有助於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與穩定。
中國畢竟不是富裕國家,援助能力是有限的,與美國、歐盟、日本的以富幫窮的援助性質是不一樣的。盡自己最大能力,不超出糧食安全警戒綫,承擔糧食援助責任,這是今後一定時期内中國對外援助糧食的重要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