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逸儒:國親的岐見 讓扁有機可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9 12:09:23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台灣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蔡逸儒今天於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題為“罷免過後”的評論文章,指出台灣立法院罷免案失敗,陳水扁逃過一劫,民進黨及其支持者歡欣鼓舞,但問題是否就此結束,其實還是一個很大的問號。 
  
  在筆者看來,事情已經進入一個新階段,問題才剛開始,而非結束。但不論未來發展如何,歷史都將記載,陳水扁是台灣史上第一位被正式提出罷免的領導人。在一向重視歷史定位的中國人(或華人)社會,這是不可承受的羞辱。光是想到這點,陳水扁就得頭皮發麻、夜不能眠。 
  
  坦白地說,陳水扁並未如部分媒體所說是大獲全勝,他可以說只是打贏了一場戰役,但整個戰爭還未結束。陳水扁及民進黨其實不必高興得太早,事情還有太多變化,國親路線鬥爭只是一個面向,泛綠內部權力角逐更是不可忽略。陳水扁這次可能只是短期獲勝,短多長空,得不償失,未來還有苦頭可吃。 
  
  對於泛藍陣營的失利、失策,筆者沒有太多意見﹔對於彼等想要在體制內外交互為用,但卻缺乏章法,筆者倒是有些批評。也正由於彼等各懷鬼胎,太多政治算計,進退失據,終於被民進黨逮到辮子,把清廉與貪瀆的鬥爭轉化為本土與外省人的攤牌。 
  
  罷免失利原為意料中事,但國親之間的岐見、不同的步調、軟硬之爭,給了陳水扁及民進黨見縫插針的機會,一盤好棋下到輸了褲子,逼迫民進黨一致對外,動員群眾,成功轉移焦點。事後,馬英九民調下滑,聲望首度跌破五成,看來小馬還是得多學著點,別以為未來就一定得到大家的支持。 
  
  筆者表示,不過,民進黨這次把全黨信譽賭在陳水扁身上,也不見得就是好事。清廉、勤政、愛鄉土成了一句笑話。罷免案過後,大家的焦點必將轉回弊案,媒體必將繼續窮追猛打,不滿的檢調人員、一般民眾可能會有更多爆料。如果未來陳水扁及其家人被証明果然涉及弊案,民進黨全黨勢必為此付出慘痛代價。 
  
  再說陳水扁這次以個人政治生命綁架了整個台灣和民進黨,難道他真以為船過水無痕,還能稱職嗎?且不說最新的民調表明65%的民眾認為他已不適任,就以民進黨內的派系鬥爭而言,難道經此一戰,陳水扁不必釋出更多權力來妥協、討好、平衡內部的壓力? 
  
  還有就是,台聯黨這次全員以棄權方式來表達立場,這也有深遠的政治意涵。台聯顯然是一要切割、二要自保、三要奪權,不願為陳水扁貪瀆背書。此舉意味著將民進黨打入本土但不清廉的群組,目的是要搶攻主張清廉的本土票源。只不知對此切割,民進黨全黨上下短期內可有有效良方,加以扭轉? 
  
  筆者指出,再把話題轉回來,罷免案過去,陳水扁心情顯然好些,還能對來訪外賓開玩笑。事前,他說未來兩年將追求朝野和解、兩岸和談﹔事後也發表四點書面聲明,說是虛心受教、尊重司法,並再度道歉,要求“立法院”盡快通過民生法案等等。不過,以其過去不良誠信記錄來看,大家還是要聽言觀行,不要又給他騙了。 
  
  話說陳水扁在端午節當天談話,擺明瞭就是要和在野硬幹。罷免案成案之後,他又拒絕面對“立法院”質疑,反而要以向人民報告的方式來挑起民粹及族群鬥爭,轉移弊案焦點。陳水扁其實根本沒有認真改過、道歉、悔過的誠意。大家永遠不要忘了他那種沖突、妥協、進步,以及進兩步、退一步的鬥爭和無恥的個性。 
  
  現成的例子就是,他口口聲聲說要權力下放,要自我檢討、要虛心受教、要尊重司法、要重視民意,但以他對待“立法院”的態度,很難得到相同的答案。他不才說過要權力下放,怎麼又說未來兩年要全力追求朝野和解,推動兩岸和談呢? 
  
  再說中國大陸的態度,北京也早知罷免無法過關,陳水扁應能逃過一劫,北京事實上對泛藍早也沒什麼太高的期望。未來,如果陳水扁要改善兩岸政治以外的其他關系,中國大陸自然會順水推舟,至於政治方面當然還是有一中的前提存在,而且還要估算一下陳水扁的能量和妥協的程度,事情不會一如陳水扁所願。 
  
  筆者最後指出,在“胡四點”及反分裂法的框架下,北京把重點放在防獨重於促統,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身上,早已懶得再和臺北當局鬥嘴、打口水戰。要內耗,那是台灣自己的事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