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與共贏:中日韓電子産業"三國演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01 08:12:22  


  中評社香港5月1日電/走進國內任何一家規模較大的電子商場,隨處可見日本、韓國和中國的電子産品。這些品種繁多、功能各异的商品每天都在無聲地較量、見證著中日韓在電子産業上的激烈競爭。環球時報文章稱,在競爭的同時,中日韓這三個世界電子産業大國也在探索携手合作的道路,幷已初步形成了一種新型的合作模式。
 
  日韓電子産業相互較勁 

  “這段時間,一直萎靡不振的日本LCD(液晶顯示器)業界正全面擴大投資。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韓國、日本和台灣將進一步展開激烈的競爭。”韓國三星電子LCD部門負責人李相浣說。
 
  “日本電子業界正對韓國展開反擊!”《朝鮮日報》不久前報道,世界第五大LCD企業夏普計劃在今後的2到3年時間里,每年在LCD領域投資2000萬日元(100日元約合6.7元人民幣),著手趕超韓國。日本最大的電子企業松下集團則在去年奪回了世界第一大等離子顯示器生産企業的寶座。
 
  另據《日經新聞》報道,東芝集團剛剛宣佈投資5000億日元,以增加在數碼相機以及手機上儲存影像信息所用的“NAND”型大容量快閃內存的産量。“東芝要將生産能力增至原來的3倍,從而趕超韓國三星。”雖然東芝最早開發出了“NAND”閃存,但去年它在世界市場的佔有率還不到三星的一半。
 
  面對日本同行的挑戰,韓國電子業界也不示弱。2月15日,韓國電子産業振業會、半導體産業協會等6個電子産業團體發表《電子産業發展前景2015年宣言》。這份文件宣稱,韓國將在2015年實現電子産品年出口額達3000億美元、佔據世界電子産品市場14%份額的目標。届時,韓國將超過日本,成爲繼美國和中國之後世界第三大電子産品出口國。韓國政府期望到2015年,韓國電子産品的總産值將從2004年的212萬億韓元(100韓元約合0.83元人民幣),增加到590萬億韓元,電子産業就業人數達到70萬。
 
  中國電子産業還不具備同台競技的實力 

  日韓電子大戰在兩國媒體上炒得很是火熱。文章稱,這些文章中都很少提到中國,這反映了一個事實:中國電子産業還不具備和日韓同台競技的實力。
 
  從數據上來看,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電子産業大國。去年計算機、手機、彩電等産品的産量居世界首位,新一代視聽産品、通信網絡設備、新型顯示器件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中國電子信息産品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年電子信息産品進出口額達到4887.3億美元,佔全國外貿總額的34.4%。其中,出口2681.7億美元,佔全國出口總額的35.2%,增速達到29.2%。中國電子産品出口佔全球電子産品市場份額不斷提高。
 
  而在這些令人興奮的數據背後,整個中國電子産業正面臨著嚴峻挑戰,特別是民族基礎電子企業,大都陷入了銷售利潤日趨稀薄、核心技術欠缺的窘迫境地。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持續不斷的國際貿易摩擦以及商業壁壘也給中國電子産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中日韓電子産業互補性很强 

  文章稱,在中日韓三國電子競爭硝烟瀰漫的同時,不少企業也在探索合作的道路。
 
  “韓國在半導體、液晶顯示器方面領先,中國在白色家電方面的生産能力居世界第一,日本則具備强大的研發能力。”大韓貿易投資振興公社社長洪基和告訴記者,中日韓三國在電子産業方面各有各的優勢,也各有各的弱點。“中國尖端技術能力不足,核心器件産業薄弱;韓國核心技術也要依靠進口;日本則存在勞動力和標準化主導能力不足的問題。” 

  如何規避各自的不足,發揮各自的優勢?日本富士施樂公司的專務董事吉田晴彥認爲:“現在最佳的生産模式是在日本研發,在韓國做一些軟件的開發工作,生産關鍵零部件,在中國總裝。”
 
  三國合作模式已經初步形成 

  文章指出,事實上,吉田晴彥說的這種模式早已經被日本和韓國的許多大企業所採用。“2004年,我們公司在中國、韓國生産的復印機已經佔到總産量的62%,到2008年我們準備把這個數字提昇到90%。”在東京富士施樂總部,吉田給記者提供了一些詳盡數據:富士施樂在日本有6800名職工,其中研發人員佔了5200名(76%)。該公司在韓國的子公司有職員1800名,開發祗有200人(11%)。富士施樂在中國有三家企業,深圳(3800人)、東莞(1900人)從事總裝,上海(100人)完全從事開發。
 
  按富士施樂現有的體制,日本負責技術開發和商品策劃;韓國主管圖像輸入裝置的開發及相關零部件的生産;最後把開發出來的技術、核心零部件拿到中國來,與中國的圖像輸出裝置、其他機械部件組合在一起,總裝成産品,向全世界銷售。
 
  “我們在中國的生産量增加後,在韓國的圖像輸入裝置的生産量也開始增加。”吉田晴彥說,“爲了保持我們的技術領先地位,我們在研發上的投入更大、更快。如果將來中國的開發能力、生産能力超過了日本,我們也可以根據現實逐步調整。” 

  日本索尼和韓國三星的合作也提供了一個雙贏的模式。2001年,三星與索尼的合作僅限於提供閃存方面的合作,但到了2004年已經發展成爲交叉實施專利特許,開始共享2萬件專利,到2005年,雙方進一步在研發上開始合作。
 
  “日中韓三國在經濟上的關係會越來越緊密,最終能在東北亞建立起一個經濟聯合體。”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理事長渡邊修這樣認爲,許多中韓企業家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從目前全球電子産業的市場發展趨勢來看,如何在競爭中不斷探索合作,尋找共贏之路,是三國電子企業未來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