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蔭權計畫訪新加坡 考察政治體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1 09:11:07  


曾蔭權有意培養香港政治人才,新加坡的智囊「旋轉門」模式或可作一參考。
  中評社香港5月11日電/在出任香港特首後公布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曾蔭權強調,要培養香港的政治人才,既提高參政人士的水平,亦讓特區政府未來在挑選問責官員時可以有更多選擇。據了解,曾蔭權初步計劃在今年內出訪新加坡,除了商討如何加強星港在經貿、科技等方面的合作外,還希望考察新加坡的政治體制,了解他們在培訓參政人才方面的做法和經驗,尋求「靈感衝擊」。 
 
  香港文匯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曾蔭權在今屆任期屆滿前仍有大量的外訪計劃,除了繼續探訪內地部分省市,希望與「9+2」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外,他亦有意到外國訪問,其中一個目的地是新加坡。 

  據透露,特首有意訪問新加坡,是希望了解當地的政治體制和培育政治人才的策略和措施,以及所謂「旋轉門」的運作,而這一點對實現特首的承諾將帶來不少啟發。但他強調,這只是一個初步構思,曾蔭權訪新加坡的行程還未落實。據了解,曾蔭權原先還有意出訪歐洲,以了解當地政府的運作,惟因時間緊迫而未必能成行。 
 
  新加坡培育政治人才方面有甚麼值得香港借鏡的地方?據一名政壇人士分析,在新加坡執政的人民行動黨一直被稱為「政府黨」:該黨會邀請公務員入黨並參選,同時會安排黨員到公務員系統汲收經驗,建構成執政黨、國會及官僚體系之間的「人才旋轉門」,令新加坡成為「黨政合一」的範例。 
 
  該政壇中人亦指,新加坡的智囊或智庫機構,也是培育政治人才的另一道「旋轉門」:政黨由民間智囊長期支持,從事各項研究,在政黨上台執政時,智囊便可以通過「旋轉門」,加入執政班子。 
 
  他續說,新加坡的智囊機構發展雖及不上美國,但同樣沒有美國的複雜和多變,加上新加坡也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際大都會,其經濟金融制度和香港有相似之處,即使曾蔭權根本無意組成一個強而有力的「政府黨」,但相信如果新加坡之旅成行,會為特首帶來一定的啟發。 
 
  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研究副教授王家英則認為,新加坡一直維持由獨大政黨主導所有事務的做法,「他們透過中樞權力,不斷收編不同政治力量,尋求單一強大政治勢力。若曾蔭權有意將公務員體系變成變相的執政集團,新加坡的確是值得參考的例子。」 
 
  不過,他假設曾蔭權即使有此意願,他也需要有很大的政治決心,以及長遠的政治視野,並改變香港的政治光譜,將之成為以特首為中心才能成事。「當年李光耀便有這樣的決心,但曾蔭權受到任期的限制,不能長期執政,除非他的繼任人也有同樣的意志才可;否則只學別人皮毛的意義不大。」更何況,基本法已規定了香港不可能照搬新加坡的政治體制。 

  他又說,由於中央現時對香港出現單一政治力量有保留,加上要推行政黨政治又似是遙遙無期,故曾蔭權要到新加坡了解當地的政治形態是沒有問題,但可以照搬的東西卻不多。 
 
  他以新加坡的官員為例,因為當地奉行內閣制,官員均是國會議員,一般有了從政的經驗才加入政府執政;但香港的立法會議員,倘要當官便需辭去議員職務,故從制度來說已有根本的分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