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的"政策性虧損"怎麽辦?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01 07:33:16  


  中評社香港7月1日電/儘管廣州石化1~5月累計虧損5.67億元,但中石化總部表態,廣州石化即便巨虧也要“開足馬力生産”。記者獲悉,廣東即將進入成品油需求旺季,廣州石化已制定出應對廣東油品供應緊張的主要措施,即使在巨虧的情况下,也要最大限度多産汽油、柴油,保證市場供應。 

  中國青年報發表評論文章說, 有關煉油企業虧損的消息,早已經不是新聞,但意想不到的是,虧損會有這麽多。平均1月虧損1億多元;但是,這樣的虧損能怪誰呢? 

  是企業,就要按照經濟規律辦事,生産要講效率、講收益,就要服從市場規律。但是,違背了市場規律,不容許多元競爭,祗承認行業壟斷,企業自然也就不能按企業的規律辦事。從單個的、孤立的企業來看,某一家企業可能是虧損的,但是,從長遠看、從全局上看,也未必。去年,由於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中石化在年底一次性收到了中央財政的200億元大紅包。今年,連續幾次油價上調,3月底又對石油企業高額利潤開徵“暴利稅”。所徵收的稅收,估計又會在適當的時候到企業手里。中石化今年會收到多大的紅包,憑以往的經驗判斷,祗能多,不會少。 

  文章稱, 在中國現行的經濟制度下,“政策性虧損”始終是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概念。據觀察,凡是敢於“政策性虧損”的,幷且說自己“服從國家大局的需要,履行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的企業,都是那些壟斷行業里的“狠角色”,諸如石油、糧食、電力、供水、公交等等。按照常規思維理解,企業虧損受到直接損失的,應該是這個企業里的員工,但在現實中,大家却看到相反的結果。 

  壟斷之所以爲市場經濟所不容,就因爲“政策性虧損”祗能是表面的、暫時的,而“政策性暴利”才是根本的、長遠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所有“政策性虧損”沒有必要給予廉價的同情,而應該對那些“政策性暴利”予以更多的監督、預防和遏制。 

  文章指出, 許多壟斷行業的企業,總是在不定期亮出自己“政策性虧損”的賬單,但是,有誰認真算過普通百姓“政策性虧損”的賬單? 

  因爲物價上漲,收入降低,百姓就會處於一種“生活虧損”的狀態,買不起房,上不起學,治不起病。這幾年,水、電、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不斷上漲,在這種時候,工資收入幷沒有多少增長,祗能節衣縮食,這種典型的“生活虧損”,幷非因爲社會經濟不景氣造成的,而是維護壟斷價格,進行政策性調價的結果。這種“虧損”,算不算“政策性虧損”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