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力虧損演變看國企改革方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7 07:41:07  


  中評社香港7月17日電/6月28日,國家發改委下發特急文件,宣佈經國務院批准,從6月30日起開始實施電價調整方案。根據這個方案,相當于銷售電價每度上調2.494分錢。有關部門指出,此次調整電價的目的之一,是爲了抑制高耗能産業的盲目發展,促進結構調整和産業昇級,促進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同時疏導電價矛盾,籌措水庫移民後期扶持資金。

  經濟觀察報發表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文章稱,客觀地說,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的調整幅度,對一般民衆生活的影響幷不大。但媒體對此次電價上調的反響却要强烈得多,引來的是對壟斷行業的口誅筆伐。有媒體甚至指出,這表明中國社會對壟斷的容忍程度已經到了臨界點。應當說,壟斷是現代經濟生活中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正因爲如此,各個國家都要用各種手段對壟斷現象加以抑制。在中國,《反壟斷法》也已經正式進入立法程序。但儘管如此,中國目前情况下的壟斷現象却具有一些我們不得不給予特別關注的獨特含義。

  文章指出,首先,壟斷行業的提價和利潤的增加是發生在這樣一種背景下,即近年來我們社會中利益關係失衡嚴重,群體或個人間的財富掠奪開始成爲造成利益關係失衡的重要機制,而壟斷就是這種掠奪機制中的一種。如果說,在其他國家壟斷基本是一種經濟現象,涉及的更多是市場中的競爭對手,而中國的壟斷現象却帶有更强的社會含義,甚至成爲改變社會利益格局的一個重要因素。以每年末媒體評比的年度十大暴利行業爲例,其中的能源、醫療、教育、殯葬、教材、高速公路、有綫電視、房地産等,都與公衆生活息息相關,其壟斷價格的漲跌都與社會中利益格局有著密切的關係。 

  其次,在漲價措施出台的前幾個月,過去一直被稱之爲“電老虎”的電力行業虧損的消息就不斷傳出。國家發改委發佈的《電力行業2005年運行分析及2006年趨勢預測》報告指出,2005年電力全行業虧損企業1280戶,虧損額127億元。我們知道,中國的壟斷部門基本是國家壟斷,壟斷企業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國企虧損的消息,不僅會引起人們對漲價的聯想,而且會引起人們對未來壟斷性國企改革的聯想。祗要回顧一下此前國企困境形成的原因,以及國企改革中大量職工失業下崗的殘酷過程,就不能沒有這種想象和擔心。

  文章表示,在目前有關壟斷行業的討論中,社會輿論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一是壟斷行業利用壟斷地位,通過提高價格轉嫁危機;二是壟斷行業的工資過高,行業福利腐敗嚴重。這與人們普遍關注的收入分配不公和反壟斷有直接關係。國家統計局的資料顯示,最高、最低行業間的差距,2000年是 4.71倍,2004年擴大至7.52倍。這當中壟斷行業工資過高是一個重要因素。

  文章分析,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同樣是高工資高福利,但在不同的壟斷行業中,具體情形是不一樣的。從媒體上披露出來的情况看,電力、高速公路等壟斷行業的高工資高福利可以惠及大部分職工。而通信等壟斷行業的高工資高收入,主要集中在行業或企業上層。而石油等行業的情况就比較複雜,有高有低;第二,儘管壟斷行業的高工資高福利是造成社會中收入差距擴大的一個重要因素,且明顯不合理,但這個因素對整個社會貧富差距的作用不能過分誇大。曾計算過2002年的國民收入分配情况,當年的GDP大約10萬億,城鄉居民收入大約5.7萬億,加上可能漏算的,大約6萬億。而包括津貼、獎金在內的工資總額祗有1.2萬億。壟斷行業職工的工資性收入(包括獎金和津貼)祗是工資總額的一小部分。可見,壟斷行業高工資對整個社會貧富差距起的作用是有限的。

  文章表示,對於壟斷行業的高工資高福利不能僅僅從收入差距的角度加以關注,更應當將其看作是這些壟斷性國企畸形管理的一部分。尤其是當我們將這些部門的高工資高福利與經營贏利狀况進行對比的時候,就可以更清楚地發現問題之所在。

  一則消息稱,江蘇省交通廳的一位副廳長開玩笑說,“我也想去高速路上做收費員呢!” 因爲該省一些公路收費部門普通收費員的月薪竟達8000元,多的超過萬元,更不用說平時福利。另一則消息則顯示,高速公路的經濟效益幷不好。河南省公路局通管處處長透露,“目前省級公路建設貸款高達321億元,利息約爲25億元,去年全省幹綫公路通行費徵收額爲20.07億元!”也即,該省幹綫公路通行費收入還不够償還省級統貸統還貸款的利息。這兩個消息雖然不是同一個單位,但有一定參照比較價值。

  問題何在?一個相關消息:貴州省審計廳通報的貴州省江界河大橋等5家收費站的財務收支審計情况表明,這5家收費站從1994年到2003年末,用來歸還貸款的部分僅佔收取的通行費收入的15.07%。85%的錢哪里去了?大部分成爲了收費部門的囊中之物。

  文章指出,在這種情况下,市場因素有利時攫取高額壟斷利潤,市場因素不利時宣佈虧損漲價,就成爲必然的事情。有專家指出,電力企業的虧損幷不僅僅在於電煤價格上漲,電力企業本身的市場化程度低下、員工福利過高、主輔業沒有徹底分離等問題都是造成電力企業虧損的重要原因。

  文章進一步分析,問題是,這些行業或企業進一步可能走向什麽方向?一種可能是,繼續利用壟斷機制,不斷將企業危機轉嫁到社會,從而維持虧損壟斷企業的生存;另一種可能就是走所謂國企改革的路。而所謂國企改革道路,在某種意義上則是將危機轉嫁到企業內部職工的頭上。因爲國企改革的一個習慣性思路就是减員增效。這種改革思路的前提邏輯是,把經營失敗和歷史包袱的形成歸咎于基層普通員工。但國企的低效率在很大程度上是畸形的管理所致。這種畸形的管理當然和所謂的産權模糊有直接關係,但却不是這種産權的必然結果。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