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台灣會澎湖化?別說笑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2 11:50:00  


  中評社香港8月2日電/台灣經濟日報今天表社論說,那些大聲疾呼要緊縮兩岸經貿互動的政治人物,最近有了新的口號。

  由於香港在1997回歸中國大陸之後,遇上金融風暴,經濟盛極而衰,於是台灣主張緊縮的政治人物乃厲聲恫嚇:再不趕緊停住開放的腳步,台灣就要香港化了。

  最近幾年由於大陸開放成千上萬觀光客赴港,再加上建立CEPA,即所謂更緊密的經貿關係,香港經濟一躍而起,通貨緊縮的陰影固已不再,失業率大幅下降,經濟成長率也重可傲人。在同一期間各方面都相形見絀的台灣,怎可再高喊不要香港化?於是香港化一詞乃驟告夭折,從此被棄如敝屣。

  社論說,但愚鈍的台灣人民總要一個言簡意賅、一目瞭然的口號,方能憬悟開放兩岸經貿互動之為害。於是,“再不放慢開放的腳步,台灣就要澎湖化了”,乃粉墨登場,成為患有嚴重恐中症的政治人物鍾愛的新口號。

  呂秀蓮日來的說辭最具代表性。她強調台灣不能成為中國大陸之一部份,澎湖就是一個活生生的教訓:隨著台灣的進步、繁榮,對台灣完全開放的澎湖乃不斷失血,人才、資金紛紛流向台灣,讓貧窮落後的澎湖更失去生機。因此,台灣如果更積極對中國大陸開放,成為中國的一部份,澎湖就是殷鑑。

  社論指出,我們原本的確不知這些政治人物對中國大陸的恐懼是如何深重;澎湖化這個鮮明的說辭,赫然讓我們發現,他們心目中的台灣,原來如此不堪,相對於中國大陸是如此脆弱、落後、絕望;因而只要認真負責的官員一鬆手,成千上萬的台灣人就會鄙棄這個像澎湖一樣資源貧乏、產業落後、生活不易的海島,伸出雙手去擁抱更先進、更富強、更有活力、充滿了機會的中國大陸!

  但我們完全不能苟同這樣的認知與心態。今天的台灣之於中國大陸,遠非澎湖之於台灣所可比擬。除了這些膽怯無知的政客,幾乎每個台灣人都應深知,過去半個世紀全球稱羡的快速發展,已經讓台灣在每一方面都領先大陸。每人所得固非其所能望其項背,獨步華人社會的民主發展與傳統文化保育,民眾的公民素養、壯盛的社會力、均富和諧的社會結構,更非可見的未來中國大陸能夠企及。在經濟發展階段,兩岸的對比尤其分明;台灣每年數百億美元大批輸往對岸的,都是資訊產業的中上游原材料、零組件,透過其廉價勞工的加工組裝,成為中國大陸出口的主力;台灣的行銷網路、貿易高手、運籌專家廣赴全球各國爭來訂單,再交由台灣的夕陽廠商在大陸加工出貨;台灣致力於人才密集、資本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產業,對岸卻如同40年前的台灣,努力投入勞動密集產業。

  將這樣的台灣比做澎湖,這些政客們真是從門縫裡看人,把台灣看扁了。

  社論說,我們可以揣想他們何以做此比喻;千言萬語只有一句話,台灣太小而中國太大。這個世界上比台灣更小而遠為強大的國家不勝枚舉。我們已噤口不談的香港就是一例。但歐洲的瑞士、瑞典、芬蘭、荷蘭、愛爾蘭等等小而益強的國家,自更不必論矣。

  以幅員、人口與台灣最相近,其緊扼歐洲大陸出海口的地緣條件更與台灣神似的荷蘭為例。荷蘭不僅小,而且除了農業、園藝之外,其製造業所佔比重遠不及台灣。面對比荷蘭大10倍、又以德、法、英等工業先進國家為主的歐洲諸國,荷蘭不僅竭力開放,而且每個國人都要精擅七、八種語言以便深入歐洲內部做全方位的服務。但荷蘭從未澎湖化,反而因為本身的高度開放,荷蘭人的積極與歐洲其他國家互動,使荷蘭的地理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也使荷蘭的經濟成長率、失業率、每人所得都成為台灣欽羡的對象。而荷蘭之於歐陸,其條件與台灣之於中國大陸,還相去甚遠。

  社論說,政治人物,趕快睜開眼睛,不要再痴人說夢了;比你們更聰明、勇敢、精悍的台灣人早已認清方向;再說什麼澎湖化,只會貽人笑柄。


    相關專題: 兩岸時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