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季羨林:我們要講和諧 包括人的內心和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2-21 09:01:49  



  我在一旁耐心地聽著,不時地提出一些問題,季先生用一位老人平和的口氣對我細細道來,話語中充滿著哲理與智慧。“和諧是發展,是進步。經濟發展,政通人和。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加強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提高人的素質更為重要。”

  季先生還特別強調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樣做了,不僅中國大治,世界也大治。建設一個和諧社會,不僅僅對中國是一個貢獻,而且對世界也是一個重大貢獻。世界還不太平,有大國主義、霸權主義、恐怖主義存在,建設和諧社會的內涵有著重要的意義。” 季先生就和諧的話題多層次講述了他的思想與理論,所說的一切並還原個人合一這個主體,一再強調個人合一的理念,內心和諧的境界。

  近一個小時的拜訪與請教,季先生依然顯得神采奕奕。臨別時,我將一本新出版的書送給季羨林先生,請他題個字。季先生拿著筆思索了一會兒,寫下四個字:“學術無涯”。

  望著老先生的手書,我腦海裏閃回先生說過的每句話,對先生所提出的內心和諧有了頓悟之靈。“致虛極,守靜篤。”說的就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康。而內心的和諧,是每個人在起伏多變的生活大海裏應該尋找的一個平衡。不和諧就是不平衡。不平衡的狀態就是矛盾的狀態。而不平衡的主體是人,人的不平衡始於內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使我對季羨林先生的“內心和諧”有了更深的理解。我讀過老先生的《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羨林論人生》,講的就是內心和諧的哲理。有為有不為,“為”,就是“做”。應該做的事,必須去做,這就是“有為”。不應該做的事必不能做,這就是“有不為”。

  交談間,我想到一句名言:“知足知不足,有為有不為。知足常樂。”我們應該明了一個道理,知足:滿足於已經得到的。如果每個人都能滿足於已經得到的東西,則社會必能安定,天下必能太平。在此,季先生在《我的人生感悟》中有一段話,令我回味無窮。“至於知不足,在漢文中雖然字面相同,其含義則有差別。這裡所謂‘不足’,指的是‘不足之處’,‘不夠完美的地方’。這句話同‘自知之明’有聯繫。”

  捧著季羨林先生寫給我的“學術無涯”,我更理解了知足知不足的道理,似乎走進內心和諧之大門,仿佛看到了一片海闊天空。 (來源:人民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