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詩讖:“民國總統 不是東西!”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30 17:02:06  


  中評社香港5月30日電/民猶是也,國猶是也,何分南北?總而言之,統而言之,不是東西!

  台灣中國醫藥大學榮譽教授馬肇選今天在聯合報撰文說,這應該是百年來最具特色的一副對聯,寫的時間是“民國”三年,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王闓運(壬秋)先生。王先生,是曾國藩和袁世凱最忌憚的人,他曾經消遣過譚延闓和段祺瑞,是公認的帝制時代的魯殿靈光。

  “民國”三年,袁世凱邀他入京,真正的“仿”三國演義中曹操款待關羽的傳說,三日一大宴,五日一小宴,可謂風光一時。王先生當時已八十三歲,他經過新華門時,竟突發語:“莫我老眼昏花,門上之字,得非新‘莽’門乎?”隨行百官,無一敢則聲!

  這則對聯,擲地有聲,傳誦一時,曾載於錢鍾書先生封翁基博(子泉)先生的大著“現代中國文學史長篇”。

  這則對聯,影響很大:據說,蔣介石曾兩次問過陳布雷先生對這副對聯的感覺,蔣先生非常重視知識分子的反應,譬如他被“打倒蔣校長,擁護蔣主席”這一標語解除中央大學校長的兼職時,就很和悅的召見過該一標語的作者。又據說,他“民國”三十八年引退時,還感歎過這副對聯。另傳中共領導人毛澤東對之也“頗為欣賞”。

  文章說,子泉先生的大作,係由世界書局印行,再版多次,是貨真價實的名著,在台灣曾由台南市唯一書業中心翻印過,不少的國文老師應該讀過。但可惜我們的政治人物多不讀書。

  這則對聯,壬秋先生自有他的立場,但文字的動人,義理的深奧,讓人感懷再三,真正是一“深入淺出”的大手筆。

  很湊巧的,這則九十多年前的對聯頗有詩讖之效,幾乎讓人誤會為台灣當前的寫照。有趣的,是胡適之先生在好朋友面前,高興時也偶爾會提起這則對聯。

  文章說,筆者特別申明,絕無幸災樂禍的惡意,也沒有咒詛煽動的故意,我僅僅希望,我們台灣的大師們,能仿傚壬秋先生,能發出“發人深省”,或曰“可以讓人民感動”,而又能安定人心的超特的魔力文字。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