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台灣尋回政治道德的路上,不需陳水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3 09:09:57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刊出小社論說,“政治的目的,在於提升全民共同的幸福,而不是政治人物或政黨之間的爭奪。”呂秀蓮在民進黨全代會講話,特別摘錄陳水扁會前聲明的一段話,強調“可圈可點”。
   
  社論說,這段話,寫得是真好;很遺憾,出自陳水扁之手,好話卻成了反諷。看到陳水扁一家弊案纏身,扁妻吳淑珍從珠寶申報不確實、到公務機要費報帳有疑義,陳水扁的女婿出庭找酒店少爺護駕,誰還會有幸福感?

  為了保護岌岌可危的大位,做為台灣領導人,陳水扁大玩兩手策略,見此大談“積極管理”絕不鬆手,見彼又信誓旦旦兩岸政策開放,為的是全民還是個人的權力安全感呢?
    
  七年前,民進黨為了陳水扁,修改黨章,讓他能在台北市長敗選後,直接參選“總統”大位;七年後,民進黨為了陳水扁,形象與聲望跌到谷底,力圖振作卻無法切割。
  
  社論指出,陳水扁以“民主困境與政治道德”切題,發表他的聲明,問題是:民主困境與他的政治道德沉淪何干?在野多數,陳水扁就能縱容政商勾結、內線交易、鬻官圖利嗎?陳水扁與他自己家庭處境艱難,不是任何政治人物和政黨造成的;然而,為了讓自己和家人脫困,陳水扁在聲明中,一方面要清算舊政權,另一方面則用新“憲法”找新的道路。
  
  社論質問,一個沒有陳水扁的民進黨,還不知道走不走得出自己的路;但是,在台灣尋回政治道德的路上,肯定不需要陳水扁。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