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緣何降溫"煤變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8 06:37:15  


  中評社香港7月28日電/一哄而上的“煤變油”熱潮,受到政府的强力遏制。國家發改委日前發出通知,要求各級主管部門暫停核准“煤變油”項目。中華工商時報文章指出,此舉在業內引發震蕩,輿論普遍認爲,這將使“煤變油”熱潮降溫,許多項目不得不緊急刹車。

  配套資源消耗巨大 經濟技術風險堪憂是主要原因

  在《關於加强煤化工項目建設管理促進産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中,國家發改委明示各級主管部門:一般不應批准年産規模在300萬噸以下的煤制油項目,100萬噸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項目,60萬噸以下的煤制烯烴項目。

  文章表示,煤制油項目年産量300萬噸,是一個極高的資金門檻:按照神華集團對自己項目的測算,每形成1噸煤制油的産能,投資數額高達1萬元!300萬噸的産能,就意味著項目投資至少是300億元。這個數字,除了個別行業巨頭,遠不是一般的企業所能承受的。

  國家發改委爲什麽要設定如此高不可攀的門檻?因爲煤制油的市場基礎幷不牢固,對資源的消耗巨大,潜藏的市場風險也更大。

  甲醇、二甲醚、烯烴等,均是石油的替代産品,是“煤變油”産品類型之一。中國石油短缺,但煤炭資源相對豐富,由煤炭轉化而來的石油替代品,測算每桶成本平均40美元。這意味著;一旦國際市場的油價高出每桶成本平均40美元,由煤提煉出來的人造油,價格就有了競爭力,就有利可圖。而目前國際石油價格節節攀生,早就翻越70美元關口,今後也大有可能沖破每桶80美元大關。在這樣巨大利潤預期的刺激下,國內“煤變油”工程項目蜂擁而起。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目前在建甲醇規模已接近900萬噸,擬建和規劃産能還有千萬噸以上,十餘省份計劃投資1200億。

  資源消耗大環境難承受

  文章架設,如此巨大的規模,需要耗費大量相關資源,而這些配套資源恰恰又是國內最短缺和脆弱的:

  首先是水資源。大型煤化工項目年用水量通常高達幾千萬立方米,噸産品耗水在10噸以上,相當於一些地區十幾萬人口的水資源佔有量或100多平方公里國土面積的水資源保有量。中國水資源本來就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主要煤炭産地更是短缺,除雲南、貴州等地外,中國煤炭資源與水資源呈逆向分佈。但一些地區不顧實際情况,大規模超前規劃煤化工項目,一方面有可能形成産能過剩的局面,另一方面會打破本地區脆弱的水資源平衡,直接影響當地經濟社會平穩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

  其次是煤資源。中國煤炭資源雖然相對豐富,但“煤變油”耗煤量很大,即使是水平相對較高的神華集團,提煉出1噸油平均需要耗費4噸煤,專家對這樣的浪費很痛心。

  中國能源網CIO韓曉平指出,“優質煤炭的比熱是5000大卡/千克,石油的比熱是10000大卡/千克,石油比熱是煤炭的2倍;但提煉1噸石油,要消耗4噸優質煤炭可以說是資源的浪費。中國煤炭儲量人均佔有量,其實還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此外,中國煤資源種類也很不平衡,因此國家實行煤炭資源分類使用和優化配置政策。煉焦煤(包括氣煤、肥煤、焦煤、瘦煤)優先用於煤焦化工業,優質和清潔煤炭資源優先用作發電、民用和工業爐窑的燃料,高硫煤等劣質煤主要用於煤氣化工業。無烟塊煤優先用於化肥工業。除了上述之外,祗剩下褐煤和煤化程度較低的烟煤,才能優先用於煤液化工業。所以資源是有限的。

  第三,運輸安全限制。中國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中西部地區,煤化工産品主要消費在東部沿海地區,産銷區域分割。大部分液態或氣態煤化工産品具有毒性或易燃易爆的性質。煤化工項目必須具有較高的産品安全運輸保障。

  第四,環境保護限制。中國煤炭資源主要分佈在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的地區。包括“煤變油”在內的煤化工産業,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大,生産過程要排出相當數量的廢渣、廢水和廢氣。按照發展循環經濟,建立和諧社會的要求,煤化工項目必須達到廢弃物减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標準。

  市場風險巨大

  文章指出, 除了資源制約外,國家發改委對“煤變油”項目自身的經濟技術風險也極爲憂慮。

  由於煤制油品和烯烴尚處在工業化試驗和示範階段,還存在技術和工程放大風險,很多國家都積極研究,但祗是把“煤變油”作爲一種戰略技術儲備來研究。而國內一些地方不顧客觀條件,紛紛規劃建設煤制油品和烯烴項目,目前開工建設的十幾萬噸規模的煤制油、煤制烯烴裝置,多數不够經濟規模,技術不够成熟。建成後將類似小煉油、小乙烯,屬於淘汰之列。

  其次,發展“煤變油”其實質是與石油期貨價格進行賭博。雖然目前世界處在前所未有的高油價時代,但是,面對這樣的市場機會,必須認識到,誰也不能爲油價的持續走高打包票,真正决定油價的,仍然是歐佩克的産能和成本。油價不可能長期背離這個成本。所以,在高油價時期投資的“煤變油”工程,很可能隨著油價下跌變成一堆廢品。

  再次,“煤變油”裝置投資巨大,動輒幾十億,具有較大投資風險。這些項目若全部付諸實施,一旦生産技術和應用市場開發滯後,勢必造成産能大量過剩,給産業健康發展埋下了隱患。

  有四項前提條件

  文章表示, 鑒於上述種種問題,國家發改委對“煤變油”項目設定四項前提條件:

  首先應“量水而行”,嚴禁擠佔生活用水和農業用水發展煤化工産業。嚴格控制缺水地區煤氣化和煤液化項目的建設。限制高耗水工藝和裝備的應用,鼓勵採用節水型工藝,大力提倡廢水、中水、礦井水回用等煤化工技術;

  在運輸環節,對産品含有毒性且不具備運輸條件的項目不予核准或備案;

  在環保方面,必須達到廢弃物减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標準。對不能實現廢弃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不予核准或備案。

  在技術政策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地區,採用先進煤氣化技術和二步法二甲醚合成技術,建設大型甲醇和二甲醚生産基地,認真做好新型民用燃料和車用燃料使用試驗和示範工作。穩步推進工業化試驗和示範工程的建設,加快煤制油品和烯烴産業化步伐,適時啓動大型煤制油品和烯烴工程的建設。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