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登輝主政十二年 黨產就是這樣敗光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4 14:30:26  


  中評社香港8月24日電/聯合報今天刊登前中華開發副總經理張忠本的文章說,國民黨清算黨產,發現李登輝任內國民黨黨產投資損失最大。李登輝及台聯不服,聲稱李登輝任內黨產賺錢最多,雙方因此對立。筆者在一九九至二千年任職國民黨黨營事業中華開發公司,在投資部任內也曾參與國民黨一些頗具爭議性投資案件的評估,對於雙方所聲稱的矛盾現象,卻都認同。

  文章說,就李登輝言,他在一九九五年建立黨產管理制度,將一些寄放在私人名下黨產重新登記在“國民黨”法人名下,造成黨產價值劇增。同時劉泰英又大量出脫一些國民黨長期持有賺錢的資產,獲利甚豐。

  在國民黨主政最後幾年,黨營事業可變賣資產多已變現,而變現資金又大多作了政策性或不動產之投資。為了擺平地方選舉人事,或爭取地方派系支持,常以黨營資金高價投資這些政治人物之事業,如高雄企銀、安峰集團及長億集團的泛亞銀行等。一九九八年台灣本土性金融風暴,黨營事業也參與了國產、國揚及尖美之舒困。甚至為了拓展外交而投資海外資產如帛琉、日本貿易大樓,都造成鉅額虧損。

  文章說黨營事業的虧損中,有無黨務人員A錢,筆者不知道。但確知黨營機構當年一些投資決策有違投資專業標準,將責任歸究李登輝,確不公平,相信也非他的本意。但是下級執行人員確有揣摩上意,扭曲決策之實,謹就個人參與過的決策作一見證。

  一九九五年李登輝競選連任“總統”,提出一坪六萬元“國宅政策”。當時房地產低迷,一位財稅學界大老的第二代,把原計畫開發高爾夫球場未成的一塊山坡地,向黨營大通建設兜售,表示將開發一坪六萬元的國宅社區。他要以變更地目後的住宅用地價格,也就是當時農牧地四倍的價格,賣給黨營事業。中華開發也奉命分擔一部份投資。經同仁分析,市場胃納量不足;開發成本特別是山坡地整地費用估算偏低;尤其標榜國宅,其實國宅只佔一小部分,大部分仍是高級別墅;更重要的是地目變更不易。但高層以“李主席要作的六萬一坪國宅政策,誰敢反對?”至今這塊土地地目尚未變更成功;土地成本二十六億元成為呆滯的投資。

  一九九八年高雄市長選舉朱安雄要出來攪局,李主席勸他專心經營事業。他要黨營事業財務資助。當時開發內部分析安峰集團三家公司財務報表資產及營收都嚴重灌水;朱氏夫婦又涉挪用資金,圖利私人之嫌;且鋼鐵事業低迷不振,安峰集團負債比率過高,已無繼續經營成功之機會,建議拒貸。但決策高層認為“工廠關掉關係到眾多家庭之生計,中華開發負有工業開發之使命”。撥款一周後安峰集團宣告週轉不靈,黨營事業加中華開發共倒帳三十五億多。

  為了與帕勞建交,黨營事業銜命到帕勞投資觀光事業,於是向當地政要買地興建帕勞大飯店。帕勞只有五萬人口,經濟貧乏,唯一賣點是海洋浮潛。當地有一兩家觀光旅館都建在海灘邊,帕勞大飯店卻在市區,識者多認為不可行。但是投資案還在內部審核,對外卻已簽約、破土。該案十三億的投資也很難再回收。

  李登輝主政十二年,劉泰英擔任國民黨黨營事業總管八年之久,權傾於一時。學者從商,商場風險意識低,加上複雜的政商關係,許多覬覦國民黨資源的掮客如李明哲等環繞在身邊,國民黨黨產就是這樣敗光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