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蘇會”氣味已餿 沒有再炒作的價值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0-05 08:15:35  


  中評社香港10月5日電/台灣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刊登文章說,折騰了半個多月,所謂“馬蘇會”還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事到如今,時移勢轉,馬蘇會已不是破局與否的問題,而是氣味已餿,根本沒有再炒作的價值了。

  文章說,蘇貞昌提出條件,要國民黨撤銷二次罷免案,才與馬英九會面。但二次罷免案是親民黨所提出,且已成案,國民黨豈有撤案的資格?蘇的條件,分明是在預設前提。其實,國民黨決定在“立法院”程委會將黨版罷免陳水扁案(即三次罷免案)暫緩列案,都是多餘的;因為對方要的不只是暫緩,而是完全撤案,國民黨難道看不出箇中的分別? 

  當初馬釋出願與蘇會商“國是”的善意,蘇立即作出積極的回應,顯示面對倒扁活動與挺扁勢力可能的衝撞,兩人都有設法化解僵局、安定社會的心念。或許兩人亦都有在這場風起雲湧的“新公民運動”中相對邊緣化的危機感;但各自講究身段,以致時機流失,徒呼奈何。 

  文章指出,尤其,當蘇在黨慶集會上向扁交心表態,高呼尊重陳水扁的領導,以及太百禮券案偵結,證明扁對檢調的掌控仍威力非凡之後,蘇已顯然不可能與馬討論扁的退場方案。何況,馬若不挺罷扁案,豈有立足之地?而蘇若不利用罷免案,又豈能找到其他政治槓桿?

  文章說,至於蘇所稱不便“一對一”而要“一對多”,更無非是推諉之詞。“行政院”長與最大政黨的黨魁為安定政局而會面議事,有何不宜?反倒是“閣揆”與各政黨領袖共商“國是”,茲事體大,才需要從長計議。

  既然氣味已餿,無論馬或蘇若為了一時的權宜考量,仍讓幕僚在這個問題上歹戲拖棚,就未免太高估了人民對這類政治秀的耐心!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