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大手筆採購波音飛機的憂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4 06:42:32  


中美之間的這種貿易,究竟會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什麽樣的長遠影響?
  中評社香港4月14日電/“中美達成逾162億美元單次最大採購協議,其中46億美元用來購買80架波音民用飛機,其他的則包括機電、軟件等” 。江南時報發表評論說,看了這條新聞,有一種喜憂參半的感覺。喜就不用說了,試看今日之環球,還有哪個國家能像中國這樣出手大方?這無疑是中國經濟實力雄厚的標誌。
 
  憂的則是,作爲不發達國家的中國和作爲發達國家的美國之間的這種貿易,究竟會對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産生什麽樣的長遠影響?

  著名的發展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繆爾達爾,在他的《富裕國家與貧窮國家》一書中,曾經提出過一條非常富有創見的“循環累積因果原理”,作爲其分析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理論工具。當繆爾達爾將這一原理運用到國際貿易領域時,他發現:西方經濟學一貫宣揚的自由貿易原理,實際上祗有在雙方工業化水平大致相等的條件下,才是彼此互利的可行原理,否則就會加劇兩國利益的不平衡,使富國和窮國的發展分別出現上昇的“擴展效應”和下降的“回蕩效應”。

  繆爾達爾是這樣解釋的:發達國家先進工業品的出口將使其工業進一步得到提昇,勞動力從農業及其他低端的工業部門流向高端的工業部門,幷且由於對技術人員的需求增加,教育隨之提高,文化也進一步發展,反過來更促進了經濟、社會的進步,是爲“擴展效應”;但對於不發達國家來說,進口先進工業品的結果,將使本國相對應的工業生産部門因爲無力與之競爭而衰落,對技術人員的需求减少,大部分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都無法得到提高,文化也隨之落後,反過來又阻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是爲“回蕩效應”。

  以繆爾達爾的理論觀照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現實,就會發現他的判斷的確是有一定道理的。比如現在大學生就業難讓社會各界都很頭疼,一般分析都將其歸咎于大學擴招和課程設置不適應社會需要。但這兩種解釋都不能令人滿意,因爲中國大學生佔總人口的比例還是遠遠低於國際平均水平的,何况中國的經濟還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過程當中。如果用“回蕩效應”來解釋,可能就比較貼切一點:大學生就業難正是中國高端工業部門衰落的結果。繆爾達爾對不發達國家提出的擺脫“回蕩效應”的建議是:“窮國必須獨立策劃自己的發展道路,不能簡單地模仿富國”,“對外採取保護貿易政策……然後制定經濟計劃,以干預市場活動,促進社會累積過程的上昇運動”。

  對繆爾達爾的建議,我們不必照單全收,但在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轉變的關鍵歷史時刻,重溫一下他的分析幷認真思考一下他的建議,也許是有益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