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金融是中國車市的生死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4 06:38:39  


  中國汽車在合資之初忽略了資本市場,現在又不關注汽車金融;如果跨國公司掌握了汽車金融,也就掌握了中國的汽車市場;即使企業建設起完善的銷售網絡,不掌握金融也會一無所有。

日前,北京現代汽車董事長徐和誼接受《財經時報》的專訪。談到汽車資本和金融的話題,雖然他儘力控制著自己的激動情緒,但仍然讓人感受到他內心的劇烈沖突和對中國汽車産業未來的擔憂

  關注資本市場太晚

  問:最近,不少汽車業人士透露說,各企業的融資都很困難,企業上市的目的也都是爲融資。北京現代的投融資平台做得很好,是不是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徐和誼:也存在,祗能是稍好一些。

  在“汽車·金融”創新論壇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錢平凡博士已經談到,中國汽車産業持續發展導致對金融的依賴程度不斷提高。我對此也有很深的感受。汽車産業是高投入、高風險行業,可是中國汽車工業和資本市場的結合特別弱,就是說我們不光是技術、産品不行,資本上也不行。像一汽、上汽、東風這幾家,現在都達到百萬輛級的水平了,才開始關注金融和資本的問題。

  我覺得造成這方面的原因,有政府方面的責任,企業自身也有問題。比如汽車管理團隊的技術型人才太多,决策層面缺少資本和金融方面的人才,大部分人不懂運用資本市場這個工具。相比于與國際接軌較早的電子、信息等行業,汽車行業與資本市場的結合就差得多。

  問:所以現在大部分企業已經意識到這點,都在爭取上市,開始通過資本市場的道路來解决融資問題。

  徐和誼:是開始了,但現在運作起來的難度就很大了,因爲有些東西已經生米煮成熟飯了。

  比如其中有個問題,就是咱們當初合資合作的時候,跟外方簽的合同里有一條,規定對合資企業里的股權,任何一方不得隨意變動。這就把企業給約束住了。那些中資汽車企業要上市,如果合作外方不表態同意,不支持你,你就上不了。

  要是大家早有這方面的意識,在合資合作談判的時候,就留下個寬鬆的豁口,怎麽也不至於像今天這麽被動。可我們那時候哪懂得資本市場啊?能拉到一個好的合作夥伴就很高興,眼睛全盯在那車上了,關心的是給我們什麽車型,對資本市場根本沒這個意識。你說悲哀不?

  現在反過來,企業爲了上市還得求外方,做大量的說服工作。有的合作外方不錯,點頭同意了,有的根本不同意。你說被動吧?真的感覺心里很悲哀。

  拿到就生拿不到就死

  問:汽車金融也是這種情况吧?

  徐和誼:現在中國汽車産業第二件悲哀的事情正在發生,就是汽車金融。現在國家批了7家汽車金融公司,這裡面祗有兩家是合資的,其餘的全是外方獨資。汽車金融這個工具如果再讓老外拿到手里,銷售市場就全讓人家給拿走了。這等於把市場給人家了,後果嚴重。這是一張生死牌啊!汽車金融就是未來中國汽車産業市場上的一張生死牌。誰拿到誰就生,拿不到就死。

  問:什麽原因造成了這種狀况?

  徐和誼:造成這種不重視汽車金融的原因,固然包含企業沒意識到的因素,但根源還在於觀念的保守、人才的欠缺等,而這個轉變過程是很漫長的。現在企業由於缺錢,大家認識到要上市,認識到資本市場的重要性。等到意識到市場被人家通過金融的工具給壟斷的時候,肯定又開始想做這件事了,可那時候已經晚了。

  有人會問,爲什麽這幾家國外的汽車金融公司現在還沒有發力?這是由於中國的信用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之中,他們正追隨著中國信用體系的完善,一步步地走,不敢隨便越位,因爲一越位,風險就變成他們的了。但是,現在信用體系完善的速度在加快,如果在最近的幾年內到位,那時候中國汽車企業就沒有多大機會了。

  問:您把汽車金融定位於生死牌的真正含義是什麽?

  徐和誼:不少企業現在沾沾自喜,覺得自己建立了銷售網絡,控制著銷售體系,可還有更高一級的東西,就是金融。雖然市場是我們的,但最後如果人家把金融這個工具完全拿到手,市場最終還會是人家的。

  由於北京現代正在醞釀汽車金融公司的事情,我們因此分析了全球的汽車市場,發現全球汽車信貸在汽車消費中的比例,普遍在百分之七八十,高的達到90%,即使在日本和韓國這樣典型的東方文化國家,汽車信貸也佔汽車消費的35%。就是35%也是三分之一多的市場啊!而且這個比例還在逐年提高。

  金融决定市場

  問:就是說不掌握金融這個工具,最後我們連汽車市場都得失去?

  徐和誼:對,它比目前這種上不了市、融不到資更可怕。因爲國家頒佈的《汽車金融公司管理辦法》里有這樣一條規定,就是對每家企業祗批一家汽車金融公司。他拿走了,你也就沒了。

  爲什麽我們要發展汽車金融公司?第一,根據國際上已經成熟的經驗;第二,因爲國家有祗能一家的規定,你先拿到就會捷足先登;第三,從跨國公司這兩年在中國的發展動向看,控制汽車金融是他們下一步的戰略意圖。

  從這幾個角度去分析,現在銷售網絡表面上是在中國企業手里,好像保險箱握在我們手里,實際上這還是傳統的銷售觀念。因爲一旦資金捏在人家手里,放不放貸給你,是人家說了算,他的放貸政策一調整,就有可能影響你的整個車市。

  問:汽車金融公司能有這麽大的能量?難道銀行不能再發揮金融調節的作用嗎?

  徐和誼:根據國家的方針政策,國有和商業銀行都要逐漸從汽車信貸這種高風險的金融業務中逐漸退出來,退居第二位,那第一位讓給誰?汽車金融公司。以後將是銀行搞批發,汽車金融公司搞零售,銀行祗對汽車金融公司搞批發,跟他們簽大的貸款協議,而不對散戶。

  因此,今後處在市場一綫的就不再是現有的商業銀行,而是汽車金融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的錢從哪來?就是通過各大商業銀行搞批發。這樣,如果將來自己沒有汽車金融公司,也就不能跟經銷商和市場直接打交道了。

  問:北京現代正在醞釀的汽車金融公司是合資還是獨資?

  徐和誼:肯定是合資。因爲中資獨立搞汽車金融經驗不足,也缺少人才,畢竟金融運作的風險太大。我們希望找一個有國際運作經驗的大財團或金融機構合作,目前正跟好幾家在談,他們都很積極。

  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出國後,會發現眼界變得特別開闊。現在老外來到中國,用的就是全球眼光、全球的經驗來琢磨我們。所以我們也不能坐井觀天,要早日對汽車金融高度重視起來。

  來源:財經時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