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工程是如何省下200多億元投資的?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1 08:13:23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 “投資無底洞、工期馬拉松”,是大型工程建設中經常出現的現象。新華網文章稱,但在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建設中,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總公司抓住近年來物價、利率比較平穩等有利條件,建立健全投資控制體系,在質量滿足設計要求及相關標準的同時,使工程投資得到有效控制。三峽工程投資總額有望控制在1800億元內,預計比概算2039億元少用200多億元。

  ●國家宏觀調控爲三峽工程創造良好環境 

  三峽總公司副總經理曹廣晶認爲,少用200多億元客觀上得益于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近幾年來物價、利率比較平穩,使動態投資减少。以建設期價差爲例,當初進行動態投資測算時,預測每年的物價漲幅在5%-10%不等,但近年,物價持續走低,甚至出現負增長的情况,大大低於預測的物價漲幅,這使三峽工程投資少用了140多億元。同時,利率的持續下調,大幅降低了工程貸款利息,又節省了60億元。 

  有關專家認爲,三峽工程建設期間趕上有利的經濟環境,證明國家决定興建三峽工程的時機十分恰當,抓住了最佳的發展機遇。 

  曹廣晶說,在大環境有利的情况下,三峽工程在10多年的建設過程中,精心施工,嚴把質量關,沒有出現大的失誤,這也是三峽工程少花錢的一個原因。 

  ●科學規範的管理守住靜態投資“底綫” 

  三峽總公司計劃發展部負責人趙健强說,靜態投資是一個“本”,控制不住就會使概算成倍增加。特別是三峽工程規模巨大、工期長達17年,如果不用科學的管理守住靜態投資的“底綫”,必然導致國家不斷“調整概算”,極易陷入“投資無底洞”。 

  趙健强說,在實踐中,三峽總公司探索出“一種模式、兩套價格體系”爲核心的科學管理體系,守住了水利樞紐工程靜態總投資500.9億元的“底綫”,這是三峽工程省錢的重要原因。 

  “一種模式”即“靜態控制、動態管理”的投資管理模式。三峽總公司根據國家核定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靜態總投資500.9億元的額度,按照分標段項目的劃分和總量控制、合理調整的原則,編制業主單項執行概算和業主總執行概算,作爲對工程靜態投資進行有效的管理與控制的主要手段。同時,按照計劃工程量,當年國家公佈的物價、利率、匯率、稅收等政策引起的造價變化,以及設計優化、修改或自然因素等引起的造價變化,分年度進行動態投資管理,以確保資金少投入、多産出,降低工程成本,從而達到控制總投資的目的。“兩套價格體系”即在投資管理中建立合同和執行概算兩個價格體系,以概算爲“尺子”,控制項目成本。 

  趙健强說,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與原先的設計相比新增了很多子項目。三峽工程質量標準高於國家標準,又需多花錢,一些項目優化設計也要多花錢。但是,通過科學規範的管理,三峽總公司消化了多達88億元的新增項目,沒有突破靜態投資的“底綫”。 

  ●優化融資結構降低項目成本 

  針對三峽工程不同階段的特點,三峽總公司實施分階段、多渠道的融資策略,優化融資結構降低項目成本。 

  在使用銀行貸款中,三峽總公司通過借新還舊、蓄短還長,不僅降低了融資成本,也增加了資金調度的靈活性。從1999年起,爲避免發債資金一次到位産生的資金閑置,公司開始使用短期臨時搭橋貸款,每年使用搭橋貸款的規模都在20億元至30億元之間。同時,還在國內銀行間引入市場競爭機制,爭取貸款利率優惠政策。 

  從三峽二期工程開始,三峽總公司把發行企業債券作爲一種重要籌資手段,共發行七期總額220億元的三峽債券。發行期限3年至30年,有固定利率,也有浮動利率,付息方式有分年付息,也有到期一次償還。2005年三峽債券加權平均年利率爲4.61%,比國內同期商業銀行貸款低1.65個百分點,與銀行貸款相比,三峽債券累計已降低利息支出約10億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