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祝賀三峽大壩全線建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1 10:25:27  


  中評社香港5月21日電/長江三峽工程昨天正式完工,《人民日報》今天就此發表題為“自主創新立豐碑——祝賀三峽大壩全線建成”的時評。指出隨著最後一方混凝土澆築完畢,三峽右岸大壩順利封頂。這座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鋼筋混凝土大壩至此全線達到海拔185米設計高程。這是三峽工程建設史上又一重要的里程碑。

  時評指出,三峽大壩比預計工期提前10個月全線到頂,為今年汛後蓄水至156米高程打下堅實基礎,三峽工程的防洪能力提前兩年發揮作用。三峽工程完工後,荊江河段的防洪標準將由不足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從施工準備至今,十三年奮戰,高壩築起,山河巨變。截至目前,左岸電站已累計發電1100億千瓦時,年過壩貨運量達到4300多萬噸。三峽工程已進入邊施工、邊運營的新階段。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三峽工程在建設之初面臨著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世界級難題。質量是三峽工程的生命,為確保三峽工程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建設者們攻堅克難,自主創新,至今已創造了100多項世界之最,建立工程質量和技術標準100多項,右岸大壩施工達到世界一流水平。輝煌成就來之不易。

  時評表示,三峽工程的自主創新,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三峽工程建設初期,我國不具備生產70萬千瓦特大型水輪發電機組的能力,國家從全局和長遠考慮,提出了“技貿結合、技術轉讓、聯合設計、合作生產”的方針。正是這一重大決策,奠定了三峽機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堅定了三峽建設者勇於創新的決心和信心。

  三峽工程的自主創新,集中了方方面面的智慧。三峽工程不僅借鑒了長期以來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寶貴經驗,彙聚了各方面技術專家、工程設計人員,還在自力更生的同時堅持對外開放,引進世界一流的施工機械和機電設備,學習借鑒全球最先進的施工技術與管理經驗,從更高的起點出發,使三峽工程的自主創新能力迅速提升。

  三峽工程的自主創新,凝結了全體建設者的辛勤汗水。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憑著強烈的責任感,本著科學、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勇於攻克技術難題,認真對待施工中的每一個細節。

  三峽工程的自主創新,得到了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全國人民以不同的形式關注、支持著三峽工程建設。工程建設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熱忱鼓勵;工程建設中出現的爭議,也得到了全國人民的理解。

  時評點出,昔日水流湍急、險灘密佈的長江上游航道已成高峽平湖;巍巍三峽大壩如長虹臥波,橫空出世。三峽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目前三峽工程三期工程尚未最後完成,任務依然繁重,需要全體三峽建設者繼續高揚自主創新的旗幟,以對人民、對國家、對歷史高度負責的態度,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精心組織,精心施工,努力將三峽工程建設成國際一流的工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