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務消費貨幣化可替代公務員加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5 07:22:49  


  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政府有意給公務員加薪,議論了好幾年。今年年初,就曾有省部官員站出來,對公務員加薪表示反對。其理由是,官員是百姓的公僕,企業職工沒漲工資,官員如何能加薪?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教授王東京文章說,對這個觀點看法是,官員該不該漲工資,與企業是否漲工資無干。如果官員工資確實太低,即便企業沒漲,官員漲也無可非議。說官員是百姓公僕是對的,但做好公僕,重要的是視百姓如父母,鞍前馬後地做好服務,不是說,當官就祗能低工資。市場經濟,講究的是按貢獻分配。所以,該不該漲工資,不在於你是否爲官,而是看你對社會的貢獻。

  文章稱,其實,官員低薪,幷非始于現代。回溯歷史,封建社會幾千年,中國官員的俸祿都是很低的。東漢時期,宰相每月收入爲大米28.5石(約爲3060斤);最小的官員,每月祗有1.9石。北魏初期,官員沒有俸祿。明朝的宰相,月俸不足20兩銀子。清朝四品官月俸大米24石,五品官月俸16石,而七品縣令的月俸,僅7石。那時官員的薪俸如此之低,顯然不是爲了廉政,它的目的,祗是爲了維護王權統治。

  中國封建社會歷來皇權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可天下太大,王臣太多,朝廷如何控制得了呢?朝廷的辦法,是實行低俸祿。因爲俸祿低,就會逼著官員們搜刮民財。比如一個縣令,月俸祗有7石大米,充其量能養活7個人,可官府不僅要雇用衙役,而且上有高堂、下有妻小,另還有管家、侍女、馬夫、厨子,靠7石米的官餉,無論如何是應付不了的。怎麽辦呢?當然祗能巧取豪奪。俗話說,心中無愧,不怕打雷。可要是做了虧心事,有了痛處捏在上司手里,那麽就得惟上是從。

  文章表示,新中國成立之初,國家一窮二白,大家工資都不高,公務員的待遇也顯不出怎麽低。改革開放以後,經濟狀况有了大的改觀:國家財力日益强盛,人民生活漸近小康。於是,幹部的低工資問題,也就凸現出來了。其實,對這個問題,上届政府已有所關注。2000年初,政府曾表示,三年內要給公務員工資漲三倍。此言一出,社會各界褒貶不一。從實際情况看,幹部工資這幾年雖有微調,但與當初設定的目標,還有相當的距離。所以如此,表面看好像是政府沒錢,實際上是在執行過程中遇到了阻力。

  普遍的議論是,現在公務員工資雖不高,但實際收入却不低,因爲除了工資外,還有一塊職務消費。國務院發展中心原副主任陸百甫先生算過一筆賬,他說,如果把領導幹部的福利房、配車、養司機等花銷加起來,至少每月得一萬元。這些錢雖沒打進工資單,但却是實實在在的消費,是一種隱性收入。在這種情况下,官員若再漲工資,必然會加重納稅人的不合理的負擔。

  如此看來,官員能不能漲工資,現在問題就歸結到一點,即如何處理職務消費。文章認爲,必須把職務消費貨幣化。現在的公務員,無論級別高低,都享受一定的職務消費,而職務消費,又都表現爲各種物質待遇。這一做法,說到底還是計劃經濟。市場經濟,是一種貨幣經濟,它要求一切生産要素,都要用貨幣表現,通過市場配置。所以,取消職務消費,應是改革的大趨勢。

  文章分析,將物質待遇貨幣化,不僅能减少資源浪費;又能大幅提高官員的工資,是兩全其美的好事。前幾年,就有地方推出“公車”改革,實踐證明,效果是好的。比如,配一部公車,一個司機,一月的費用少說也得4000元。算經濟賬,配車肯定沒有打車划算。如果把省下的錢,用於漲工資,那麽僅“車改”一項,公務員的工資可平均上漲1/3;若把領導專車取消,那麽領導的工資可以增加2倍。到那時,問題恐怕就不是公務員工資過低,而是過高了。

  另外,公務員月工資的絕對值雖然不高,但公務員相對較優的福利、醫療保障和養老計劃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絕對工資較低的問題。政府職位的含金量,幷不能簡單地用絕對工資額來衡量。否則很難解釋目前一方面公務員工資低,一方面公務員又熱考的悖謬現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