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王金平不可能出任陳水扁的行政院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20 09:06:39  


  中評社香港8月20日電/聯合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台灣倒扁運動風起雲湧。政局如何收拾,出現種種說法;其中又以“李/扁/王”及“李/呂/王”二種架構,最受矚目。

  這兩種架構,皆有“李/王”二人,不同在於:一個有“扁”,一個是“呂”。亦即認為:未來不論是“扁”或“呂”留在檯面,李登輝皆將佔據收拾亂局的制高點,而王金平則是必然出線的平衡槓桿。

  這兩種預測的第一個謬誤,是高估了李登輝。倒扁運動是真正的民間運動,李登輝在道德號召上或實際動員上,對倒扁運動皆無足輕重,反而時生掣肘。因此,不論倒扁運動未來如何發展,李登輝最多只是分一杯羹的角色,他絕不可能成為倒扁運動的全盤收割者。屆時,李登輝這隻政治禿鷹,分塊肉吃是可能的;但絕無可能“全碗捧去”,成為總結倒扁運動的分贓主持人。

  社論說,李登輝在八月十二日露面談話時,已是顛三倒四,不知所云;但媒體卻強加補綴,仍將難掩昏瞶的李登輝說成是深晦莫測的權謀家。最奇妙的是:“李/扁/王”的說法認為,陳水扁不下台,李登輝將與王金平包夾陳水扁;而“李/呂/王”的說法則是,陳水扁若下台,李登輝也將與王金平挾持呂秀蓮。請問:這若不是政治奇幻小說,李登輝何德何能?

  在想像中,王金平一直是李登輝手中的黃金槓桿;王金平長期以來被形容成對李登輝俯首帖耳,因此“李/王”就有可能成為倒扁亂局的最後收割者。但這似乎錯估了王金平,除非王金平也錯估了自己。

  在當前政局中,王金平有一定的分量,他與馬英九之間,顯然正在進行“馬王配”或“不分區第一名”的角力。但若謂王金平的分量,已經大到了“李/扁/王”或“李/呂/王”皆“無入而不自得”的地步,亦未免略嫌誇大。 

  先談“李/扁/王”。首先,政局走到今日地步,“李扁共治”已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想像;扁不會落入李的圈套,李也不會被扁愚弄。那麼,若無“李扁共治”,哪來的“李/扁/王”?何況,如今的民意主流是倒扁,王金平又豈可能為了護扁、扶扁而出任陳水扁的“行政院長”?用膝蓋想也知道答案。

  社論說,王金平若在李登輝的操作下,出任陳水扁的““行政院長””;既不符主流民意的倒扁期待,亦必然難獲國民黨的背書。王金平若執意為之,很可能面臨開除黨籍的處置;國民黨即使冒著分裂的危機,也恐怕沒有別的選擇。

  再談“李/呂/王”。正如前述,陳水扁若下台,絕對輪不到李登輝與呂秀蓮來做強勢的分贓者。屆時的內閣,必定是完整的“責任內閣”,而絕無可能出現“藍綠併盤的聯合內閣”。亦即,若不是重組綠色“少數政府”,就是由國民黨主持完整的“藍色內閣”。然則,王金平屆時是否出面組閣,將不會決定於“李/呂”的操作,而必須出自國民黨的公決。

  所以,王金平不可能出任由李呂主導而遭國民黨反對的綠色內閣;反之,倘若由國民黨主導組成完整的“責任內閣”,則閣揆的功能角色必另有考慮,應以政績期許為主,而不是以擔任政爭的平衡槓桿為重,則王金平就未必是適宜的人選。

  社論指出,倒扁運動發展至今,已經大幅超越了高層政治鬥爭的層次,而已發展成一個真正的民主風潮。此一運動的手段是“倒扁”,但目標卻是對政治公義的追求。因此,絕不容許李登輝、呂秀蓮、馬英九或王金平等政治人物,坐等這股風潮重創或推翻了陳水扁,而竟利用人民所創造的形勢來進行分贓。也就是說:倒扁是在追求終極正義,絕不容許再藉倒扁來分贓,以致製造新的不義!

  若有了如此高度的理解,將如何看待“李/扁/王”或“李/呂/王”?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