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增長爲何沒有帶來高就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8 00:56:50  


  中評社香港4月28日電/爲什麽高增長和高投資幷沒有帶來就業的平衡增長?爲什麽中國經濟,稍微一放就恐懼過熱,稍微一控就陷入過冷?文彙報發表文章分析道,宏觀調控需要進一步在GDP增長、物價和就業三大目標間進行協同,特別是對如何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就業,不能沒有切實、系統和有效的調控政策和措施。

  今年一季度GDP增長10.2%,經濟界擔心宏觀經濟趨于過熱。文章認爲,宏觀經濟運行總體上幷沒有過熱。從推動經濟增長的各因素看,投資增長27.7%,速度稍微過快;出口增長26.4%,速度適當;而消費增長祗有12.8%,增速仍然偏低。但是,1—3月份消費物價上漲率爲1.2%,工業品物價上漲率也爲2.5%,物價屬於低迷狀態;而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估計城鎮失業和就業不足率爲20%左右,特別是今年畢業大學生整體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就業在宏觀經濟指標中處於高度過冷狀態。

  文章指出,學界、政策制定者和决策者需要特別注意的兩個問題是:爲什麽高增長和高投資幷沒有帶來就業的平衡增長?爲什麽中國經濟,稍微一放就恐懼過熱,稍微一控就陷入過冷?對目前的宏觀調控工作來說,需要進一步在GDP增長、物價和就業三大目標,投資、出口和消費三項增長之間進行協同,特別是對如何促進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就業,不能沒有切實、系統和有效的調控政策和措施。

  中國目前經濟增長的推動因素中,投資和出口的效應較大,國內消費方面的拉動力太弱。原因在於投資的構成主要是基礎設施、基礎工業等建設,國有企業投資,外資等。這種局面下,交通基礎設施和能源等基礎工業建成後,增加不了多少就業;隨著技術進步和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國有企業投資和外資,其容納的勞動力就業相對也越來越少;而出口産品結構的高級化,特別是技術和資本含量的提高,也會相對和絕對减少勞動力的就業。這就是爲什麽中國經濟高增長,而轉移剩餘勞動力和城鎮就業却越來越困難的深層次原因。

  因爲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當投資增長過快時,物價可能上漲;爲了穩定物價,要控制貸款規模(由於土地抵押貸款的發展,加上建設項目需要土地承載,土地的供給水平也與信貸和投資規模正相關,於是2004年的宏觀調控採取了信貸和土地雙緊的方式);而收緊貸款規模過度,則經濟沒有足够的消費支撑,很容易陷入低迷。即形成宏觀調控一控就大落,一放就大漲的惡性循環。從經濟學的流程看,消費决定于收入,收入的大部分决定于就業,剩餘勞動力轉移越慢,城鎮人口從業率越低,在GDP分配中資本分配的比率越高,勞動的分配比率就越低,消費能力就越弱,這是中國國民經濟中消費嚴重不足的最根本性的原因。因此,要解决消費不足問題,不去解决最主要的剩餘勞動力轉移和城鎮就業問題,而想別的辦法,無疑是隔靴搔癢。如加大轉移剩餘勞動力和增加城鎮就業,投資和消費的比率就將發生重大的改觀,投資起伏導致的國民經濟運行的波動性就將會减弱,國民經濟運行由於消費比率的上昇,穩定性也將會顯著增加。

  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管理慣性,有關部門更多考慮的是,項目怎樣擺,投資是不是過熱,物價是不是穩定,財政收了多少錢?在具體的職能中,還沒有真正將怎樣擴大老百姓的就業當作最重要的工作來做。而主管勞動的部門,即使想擴大就業,也沒有太多實質的辦法:想减稅减費來刺激就業,權力在財政稅收和政府其他部門;想增加創業和就業培訓經費,也沒有很多錢;增不增加用人,是企業、事業和黨政機關的權力,也不能强制干預。

  文章認爲,宏觀調控的目標就是較快的增長、平衡的物價、較充分的就業和平衡的國際收支,要協同調控、統籌兼顧,缺一不可。一個祗注重增長、物價、國際收支,而忽視或者對就業根本就沒有什麽辦法的宏觀調控,實際是不完全、低水平和副作用很大的宏觀調控,不符合現代經濟和國計民生的要求。而要轉移剩餘勞動力和增加城鎮就業,改善投資與消費的比例,擴大內需,關鍵是要鼓勵民間投資、民間創業,大力發展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擴大中等收入人口,大規模增加就業機會,减少因失業而貧困的人口。

  轉移剩餘勞動力和增加城鎮就業的主要渠道是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可是,從中國企業法人和個體工商戶增長情况看,1998年企業法人爲262.8萬家,2004年爲325萬家,關閉與新增相抵後,祗增加了62.2萬家,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每年僅增加10萬家法人企業。而根據統計,1999-2000年在工商局登記的個體工商戶减少770萬戶。

  我們希望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小。但必須正視的是,一方面,國有和集體企業在總體上在减少就業崗位,行政和事業單位要控制編制和進行改革,外商投資的資本有機構成在提高,整個經濟的技術在進步,資本有機構成也在提高;另一方面,農業的相對收益越來越低,剩餘勞動力轉移壓力越來越大,新增勞動力也規模很大,大學生一年比一年多,往年積纍的失業人員規模也不小。微型和中小企業增長緩慢,個體工商戶在大規模破産。因此,就業形勢的好轉任重而道遠。

  宏觀調控應當總體上控制投資,但是要調整投資的結構,適當壓縮不增加就業的投資規模,積極鼓勵能大量轉移剩餘勞動力和增加城鎮就業的投資;通過擴大國民經濟轉移剩餘勞動力和增加城鎮就業能力來擴大消費。當務之急是,政府要放寬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創業的註册、市場准入和經營等管制;杜絕十幾個部門對創業和經營的交叉、矛盾和惡意執法;讓利于民,大規模清理和停止對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的收費和罰款,對創業和就業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還要建立切實有效的中小企業融資體系,幷提供創業和就業培訓等。如果政府能够調整部門的權力和利益,讓利于民,幷且調整各方面的體制和政策,改善投資與消費比例,那麽,宏觀經濟的穩定、增長與就業的協調,就不會是不可能實現的空話了。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