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大師:中國未來5年給世界更多機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6 07:47:52  


  中評社香港6月6日電/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一致。中國經濟週刊文章稱, 近期在北京,國際知名經濟學者紛紛贊揚了中國的經濟發展狀况。
 
  “這是其他國家前所未有的速度。”5月25日,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愛·邁克爾·斯賓塞在出席首都經濟貿易大學50週年校慶學術論壇系列講座時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增長速度持續25年時間保持在平均8.5%左右。” 

  而在此前一天,博弈論專家、200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羅伯特·奧曼也在同一地點表示,“我親眼目睹了中國爆炸式的增長,取得的成績簡直令人震驚,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國採用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與此同時,出席5月23日至27日舉行的第九届北京國際科技産業博覽會的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國際著名創意經濟學家約翰·霍金斯,英國金融時報副總編輯、首席經濟評論家馬丁·沃爾夫,高盛集團全球經濟研究部主管吉姆·奧尼爾等國際級專家學者也作了同樣的表述。 

  尋找中國發展的源動力 

  在羅伯特·奧曼看來,“中國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在某些方面,從發展角度來說,已經超過了美國。” 

  他說,“中國在一些投資上顯得非常英明,比如在道路、機場等方面。同時非常重要的是中國在開發人力資本方面更加英明,比如投資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 

  “我到上海的時候,看到上海的交通發展迅速,事實上,上海和北京的機場就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機場之一。” 

  “同時,我看到了中國非常强調加强教育基礎設施發展,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方面非常强調應用科學。”羅伯特·奧曼說,“在蘇州考察的時候,發現當地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它的圖書館和大學生數量也非常多。” 

  事實上,關於中國的投資,馬丁·沃爾夫表示,“中國在過去25年來取得的成功,最基本的經濟發展動力主要是投資,達到了GDP增長的一半。” 

  馬丁·沃爾夫認爲,中國已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增長模式。他說,“這個獨特性非常重要,中國沒有按照日本的發展模式去創新,而是在發展過程中保持非常高的儲備力。我發現中國的發展是同韓國和香港的發展結合起來的模式,在過去50年,中國的投資率已經比其他任何國家在任何時期都要高,中國的資本增加在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是史無前例的。” 

  而在愛·邁克爾·斯賓塞看來,在中國,史無前例不僅僅是投資,融入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體系當中也是中國成功的因素之一。他認爲,把生産和消費適當地分離開,全球化就能够給一國的經濟帶來無限的優勢,能够使經濟運作更爲有效。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優勢使中國受益不少。 

  馬丁·沃爾夫說,全球化帶來的好處就是中國當前貿易盈余每年不斷增速,成爲世界上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家,也使中國成爲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這都是了不起的。 

  同時,愛·邁克爾·斯賓塞指出,中國在消除貧困方面也做出了貢獻。他分析說,中國在吸引外資的時候,也引進了相應的技術,另外中國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産業,每年大約有1300萬人口,從農業勞動中脫離出來,進入到工業生産中。

  而高盛集團全球經濟研究部主管吉姆·奧尼爾明確指出,2000年以後世界經濟增長中的15%是來自中國的强勁增長,如果能繼續這種趨勢,中國將會促進世界經濟的良性發展和需求。 

  未來5年給世界帶來更多機會 

  文章稱,事實上,讓吉姆·奧尼爾看好中國的發展是源自“十一五規劃”帶來的信心。他說,隨著“十一五規劃”的實施,中國正改變經濟增長方式,機制也要相對發生變化,將圍繞開發國內需求和刺激國內需求展開。 

  而更讓吉姆·奧尼爾興奮是,在“十一五”期間,中國將允許人民幣可兌換,以實現經濟的平衡發展,這有助於中國在未來五年,實現一個穩固和良性的貿易逆差和順差。
 
  聯合國副秘書長、亞太經社理事會執行秘書長金學洙也對中國未來5年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 

  金學洙說,我非常高興地看到中國政府已經非常重視未來5年的發展,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類似韓國、倫敦等新的城市經濟發展概念,以促進中國經濟發展。 

  金學洙指出,中國正在成爲世界範圍之內非常重要的投資地區,中國已經成爲地區性和全球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驅動力,這一點在未來幾年來講是重要的趨勢,中國將是具有非常有活力和競爭力的地區,而如何處理好一些問題將在未來的發展當中顯得非常重要。
 
  對此,金學洙建議,首先要解决中國改革發展中的銀行和國有企業改革方面的問題;第二是要促進工業現代化,這將在促進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也影響到中國如何把經濟增長的優勢轉化到西部,讓西部也從中受益。而這些措施對其他國家來講是非常好的機會,也使得外資企業能够更加容易進入中國市場。
 
  必須重視的發展隱憂 

  文章指出,愛·邁克爾·斯賓塞在問答中國經濟過熱出現的可能性時表示,對於像中國經濟增長率保持在9%左右這樣的國家,對經濟過熱的擔心必須是一直有的,同時還需要一個好的的銀行體系,必須能够合理的做出貸款。 

  馬丁·沃爾夫多次表示,由於全球化,中國出口增長量也相當快的,達到了經濟爆炸型的增長,中國國際收支如此之大,會遇到一些和貿易夥伴的嚴重沖突。 

  事實上,在博弈論專家羅伯特·奧曼看來,爲了利益最大化,沖突總是存在的,關鍵還是政府的干預,要减少沖突與貿易摩擦最有效方法就是减少政府干預。他建議,形成一個統一的市場是必須的。
 
  馬丁·沃爾夫認爲,中國已經成爲世界範圍內最具有活力的經濟發展實體,面臨經濟範圍之內共同的挑戰和危機,中國如果單靠經濟發展將無法維持高增長速度,需要世界範圍的合作,需要减少貿易壁壘和障礙,使中國的經濟總量得到進一步的擴展。 

  同時,馬丁·沃爾夫分析指出,隨著中國成爲最大的外匯儲備國,且數據還在往增加,在未來5到10年中國將在世界範圍之內進行廣泛的投資,届時世界範圍內的投資每7美元就有1美元是中國的投資。
 
  此時,吉姆·奧尼爾認爲,由於人民幣昇值,亞洲其他國家也將面臨出口的壓力,中國經濟要迅速崛起,幷不是單槍匹馬干的,需要與更多的國家進行合作,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合作。
 
  吉姆·奧尼爾建議說,作爲爲同屬發展中國家,中國必須要面對發展中國家的挑戰,這些挑戰是日本、德國等等這些國家曾經經歷的挑戰。一方面中國須按照既定路綫發展下去,另外一方面可以將中國經濟過去的發展的經驗發揮出來,帶動世界經濟的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