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經濟均衡增長面臨中期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8 07:39:56  


  中評社香港6月8日電/在全球經濟失衡加劇的背景下,未來5到10年中國要實現均衡增長,面臨著投資、儲蓄、消費、增長與就業失衡等多重挑戰。中國需要綜合考慮降低預防性儲蓄、擴大公共支出、增强人民幣匯率機制的彈性。上海證券報文章稱,在一份剛剛完成的研究報告中,由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賓塞等領銜的多位著名經濟學家向中國方面提出以上政策建議。 

  圍繞中國與全球經濟互動這一主題,6月5日至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在北京聯合召開了“中國經濟與全球經濟國際研討會”。來自英國牛津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日本東京大學,世界銀行、德意志銀行、英國國際發展署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香港金融管理局等組織與機構的20多位著名經濟專家和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副部長樓繼偉、中國建設銀行董事長郭樹清等10多位中國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 

  《中國經濟研究與咨詢項目》負責人林重庚等向大會提交了《中國與全球經濟:中期問題與對策》的最新報告。與會中外專家就此集中研討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宏觀經濟面臨的中期挑戰與對策。文章表示,就中期而言,應擴大內需、降低預防性儲蓄需要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强化低收入者及農村的健康和教育保障。就短期而言,應以積極的財政政策爲核心,形成一個擴大內需的政策組合。强化養老、醫療、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在擴大內需的同時,應通過一系列手段進一步加大匯率彈性,發揮匯率對調節國際收支和促進內外均衡增長的作用。在金融領域進一步放鬆管制,加快推進金融企業改革和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更好地利用儲蓄資源、提高投資效率。 

  專家認爲,在過去的25年中,中國製造業勞動生産率取得了顯著進步,這是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因素。文章指出,中國要實現未來經濟的均衡增長,仍需在人力資本投資、勞動力要素流動、國內市場一體化、加快服務業發展等方面加大發展與改革力度,使未來中國經濟增長建立在勞動生産率持續提高的基礎上,更好地實現中國經濟的持續均衡發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