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日台緊盯美人事變動 對親華派高度敏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6 08:46:23  


日本外相麻生太郎2月23日迎接到訪的佐利克。
  中評社香港6月16日電/二戰以來,美國就一直以“宗主國”、“保護者”的身份對待日本與臺灣,美國的一言一行更是牽動著日台的神經。從美國負責亞洲事務的官員,到美國國內的人事變動,任何風吹草動都被日台媒體拿來大肆分析報導:對自己是否有利、代表美國何種政治走向,或歡欣鼓舞、或十分沮喪。最近,他們又盯上了一個共同的目標——美國負責亞太事務的副國務卿佐利克。 
  
  對佐利克離職興高采烈 

  據環球時報報道,日媒體近來盛傳佐利克辭職的消息,在日本引起不小騷動。因為佐利克被日本認定為輕日派,所以,日本媒體在報導中毫不掩飾自己的興高采烈。6月10日,共同社直接以“輕視日本的佐利克要在六月辭職嗎?”為標題進行大幅報導。文章分析說,“這預示著布希政府的亞洲外交要發生變化。如果這位親華派官員辭職的話,就意味著美國亞洲外交的軸心將向日本移動。為此,日本方面充滿期待。” 

  美國副國務卿的職責主要是協助國務卿制定和執行美國外交策略,可以說是美國外交政策的風向標,在不同的時期副國務卿的工作重點也不同。從布希政府外交政策來看,東亞關係,特別是美日和美中關係始終都是美國的外交重點之一。因此布希政府的兩任副國務卿都是有著豐富的亞洲經驗的人物。佐利克是白宮中有名的既非“鷹”又非“鴿”的“新保守”派,曾經作為美國貿易代表,就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與中國談判,推動中國“入世”。在他之前的是2001年至2005年擔任美國副國務卿的阿米蒂奇,他是鮑威爾的助手,被日本媒體認為是“知日派”。所以,當佐利克上任時,日本各界就十分惋惜和失落。 

  去年9月,佐利克首次提出要中國與美國做 “利益攸關方”,主張美國採取對華積極政策。但是,他對日本態度消極,在日美關係上也看不到任何積極的姿態。日本政府內部人士對其極為反感,不滿情緒不斷增加,甚至直接對媒體表示佐利克是個把中國擺在日本之上的人。 

  藍綠陣營一家歡喜一家愁 

  對於佐利克的去留,臺灣媒體也如炸開了鍋,大幅報導了他的可能去向,有的報紙甚至以頭版頭條來處理這個新聞。因為佐利克雖然不直接處理臺灣事務,但是作為美國國務院主管官員,他的一言一行牽動了整個臺灣形勢的發展,尤其他在國會聽證時,還說過“台獨意味戰爭”的重話,被臺灣藍綠陣營一致認為是“不滿陳水扁”的重要官員。對於他辭職的消息,可謂藍色扼腕、綠色慶倖,各個媒體的報導也因為立場背景的不同,而有相異的報導,相同的是都會以大幅的揣測報導佐利克的可能去向。 

  對“親華派”高度敏感 

  除了直接相關的亞洲官員,日台對美國的所有人事變動都十分關心。日《富士產經新聞》6月1日高調報導了美國更換財政部長的消息。報導還醋意十足地在題目中指出,“新任財長亨利的對華政策讓他集期待於一身”。報導說,布希希望新財長能在解決對華貿易赤字、人民幣匯率上升等問題上發揮作用。報導還詳細介紹了亨利的經歷,並大費筆墨描寫了他與中國的淵源,如曾在中國從事國家銀行業務,擔任中國清華大學顧問等。並分析說布希試圖通過亨利緩和美中之間的經濟摩擦。言外之意,已判斷這位新財長是個親華派。 

  除了敏感和關切,日本媒體還喜歡按自己的意願提出建議和要求。《朝日新聞》13日特意發表社論,對布希最近一系列人事變動進行了一番點評。評述說:“最近美國政府高官的人事變更頻繁。數月之間,首先更換了白宮辦公廳主任、行政管理和預算局局長,接著是貿易代表、白宮發言人,就連中央情報局長也未能逃脫離職的命運。可是,如此大幅度的人事更迭還是讓人感到有一個人被漏掉了,那就是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 

  當然,這些聲音恐怕對美國沒什麼作用。據日本媒體推測,佐利克的繼任者可能是現任財政副部長吉米特。畢業于西點軍校的吉米特曾參加過越戰,後來在諮詢公司任職。進入政府工作已有多年,擔任過美駐德國大使,以及國務院政治事務部門的高級官員。而這個人在日本媒體眼中,又是一個親華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