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完美均衡”中的隱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8 07:22:04  


  中評社香港6月18日電/隨著6月12日海關總署和國家統計局數據的接連放出,中國經濟的現期全景基本能够得以窺見:一季度10.3%的增長率說明經濟增長依然强勁;通貨膨脹溫和,1.4%的CPI增長雖然超過預期,但低於2%的國際警戒綫;前5個月進出口總值647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9%,强勁的出口毫無疑問是增長的動力保障;但金融變量波動有限…… 
    
    東方早報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經濟現下雖然賞心悅目,但如果用更寬廣的視角加以審視,這種“刀刃上的完美均衡”之中還是有三個隱憂。 

  隱憂之一在於貨幣政策的“模棱兩可”。在美國貨幣當局的“雙重標準”被深挖熱議之後,更多的國際目光對准了中國。正如布隆伯格6月13日的分析文章所言:“一方面周小川行長不斷强調用拉動內需的方式解决外部不平衡,另一方面中國貨幣當局維持著較爲寬鬆的貨幣環境,這實際上讓人民幣昇值無法獲得貨幣助力,將貿易失衡置于持續擴大的危險境地。” 

  這種質疑幷非毫無根據,當歐洲、加拿大、日本央行、美聯儲已經紛紛加息或準備加息之時,中國人民銀行在銀根松弛的背景下,幷沒有即刻加入這場加息大潮。中國貨幣政策的“模棱兩可”給市場帶來了更多的擔憂,讓政策調控一定程度上喪失了主動性,也可能讓中國受到通貨膨脹國際傳導的負面影響,給物價穩定帶來潜在的風險。 

  隱憂之二在於資本市場的“雙重背離”:中國股市同世界新興市場的走勢背離,以及中國股市走向和經濟基本面的背離。一方面,在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情况下,股指却經歷了長達5年的熊市。另一方面,自5月8日以來,摩根斯坦利新興資本市場綜合指數已經累計跌去了20%。這充分反映了新興市場受國際資本外撤、基本面看淡影響而陷入低迷的現狀。但中國股市在同期却經歷了一段另類的狂飈,最近方才出現了滯後性的下跌。這種“雙重背離”暗示在投機因素引領資本市場隨機遊走的金融環境下,中國經濟運行之中的風險因素不容小視。 

  隱憂之三在於貿易環境的“無謂樂觀”。自從鮑爾森被布什任命爲美國財政部長以來,中國媒體和市場中充斥著樂觀情緒。這種樂觀來源於一種主觀判斷:鮑爾森出身華爾街的背景使得他會和魯賓一樣唱高美元,不會給人民幣昇值施加過多壓力。實際上,對鮑爾森的個人偏好猜測幷不能代表他的政策取向,“屁股决定腦袋”,布什政府選擇鮑爾森是美國减稅政策長期化的重要標誌,鮑爾森已經在多個場合流露出對赤字財政的鍾情,這種政策哲學爲弱勢美元的長期維持奠定了基調。所以對鮑爾森個人的“無謂樂觀”對中國經濟而言也是非理性的。 

  文章强調,總之,這三重隱憂不容忽視,對此抱有未雨綢繆的審慎姿態,才是防微杜漸的理性選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