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後發佈局中國互聯網“未來棋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2 07:13:57  


  QQ坐擁5億累計註册用戶,如此雄厚根基的馬化騰讓同行艶羨不已。

  然而,馬化騰在即時通訊江湖地位確定的同時,質疑和挑戰也接踵而來。 “年輕化”、“娛樂化”等傾向貶義的評價,大概已經讓馬化騰聽到耳朵起了老繭。而與此同時,MSN在中國則牢牢確立了擁有“700多萬用戶大多是高端商務用戶”的形象。

  “QQ平台原來的特徵太明顯了,我們在規劃下一代的QQ平台怎麽能變得中性化,既包含原來的服務,又滿足用戶成長的每一個過渡和變化。”

  “後發是最穩妥的方式”

  做網遊、廣告、電子商務、新聞,甚至賴以起家的IM,馬化騰其實都在步人後塵。馬化騰爲什麽總不會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後發的風險最低,特別是當你有一些平台優勢的時候,後發是最穩妥的方式。”馬化騰承認自己保守,做第一總有預想不到的問題,沒有必要冒險,“我們會做小的創新和嘗試,但網遊和電子商務等比較大的項目,肯定要後發,後發可以研究哪些最適合我們發揮。比如我們覺得淘寶的方式能够發揮中國網民的人氣,我們的電子商務就會傾向于它的形式。”

  而就在不久前,淘寶網“招財進寶”因擬收費遭到賣家反對,有人指責騰訊在其中插了一手。馬化騰就此否認說:“大公司之間的競爭都是理性的,我和馬雲是很好的朋友。”

  穩妥,謀定而後動,是解讀馬化騰成功的關鍵詞。

  網遊內容的選擇也是一個佐證。“大型網遊各領風騷一兩年,我們大型網遊不太多,主要還是棋牌類,比較穩定。”甚至當年有別于登陸納斯達克的其他互聯網公司,選擇在香港主板上市,也是考慮到“還是穩健一些好,香港市場比較穩健,不像納斯達克大起大落”。現在中行帶熱了海歸A股的話題,馬化騰却是想也沒想過騰訊要回A股上市,“盡量少做這種變化,精力有限,折騰這些沒有太大意義。”

  儘管引進了來自高盛的劉熾平、來自微軟的熊明華等高管,馬化騰的創業團隊多年來都超級穩定,“大家是互補的,我不是所有東西都看得准,爭議讓我們不會頭腦發熱。看起來我們做的事情很多,但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操作的時候謹小慎微,比較注重成本。”馬化騰表示,“祗要不是太大成本的冒險,我們還是支持的。”

  在騰訊的季報中顯示,網遊收入是上一季的三倍。對於各種業務之間的互相滲透,馬化騰的看法是:“要關注眼前比較熱的業務,找出我們最有優勢的切入點。因爲中國成形的市場就是無綫、網遊、廣告三塊,廣告還不是太大。我們比較現實,未來長遠的肯定要做,但是如果中短期的大市場視而不見,可能根本沒有能力走到未來,餓著肚子沒法活。”對於未來,他最看好的就是廣告和電子商務,幷認爲增值服務的增長會放慢。

  還不到結盟時候

  馬化騰把騰訊從IM變成了八爪魚,産品四處開花,企鵝“帝國”的業務半徑越來越大,未來是否和其他企業有結盟或合幷的可能呢?“不排除這個可能,但要到合適的時候。”馬化騰認爲,結盟或合幷也會帶來負面作用,關鍵要看內部機制是否能適應。

  他認爲,包括網遊、門戶、電子商務、搜索四大塊在內的很多領域都處於“戰國時代”,前端的火力還很危險,目前國內還很難適應結盟或合幷帶來的變化,除非格局進一步清晰化。至於誰會最終一統江湖,他表示:“也不知道,不一定是統一,也可能是像美國那樣分成幾大派。”

  儘管如此,人們沒有停止對馬化騰可能出手的想象,他們還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迹”:騰訊至今用大約一年時間,回購了約4500萬美元的股份,此外又有針對10%已發行股份回購的授權,騰訊的股價也從每股9港元漲到了約15港元,IPO時它的股價才3.7港元。馬化騰要做什麽?有人甚至猜測,馬化騰要買下新浪,或者把騰訊賣給MSN。而馬化騰把總裁一職讓給來自高盛的劉熾平,更給了人們想象的空間,如果不是委以資本運作的重任,那又是爲什麽呢?

  “做回購很容易,不是投行人士也可以做。回購是因爲員工持股計劃,真的就是這個,大家怎麽都不信呢?”馬化騰笑得很無奈,“回購也表明了對自己的公司有信心,回購的資金來自新增利潤,沒有動用上市融資的錢。”他再三强調,暫時沒有什麽大的收購,“我們沒有打算賣,也沒有打算買。回購對股價沒有太大的影響。”

  對於一些對手提出的IM互聯互通,馬化騰强調的是:“不能冒險,不是說拿我們冒險,而是拿用戶價值冒險,這樣不負責任。”此外他認爲,用戶需求、安全、費用三個因素是聯通與否的關鍵。事實上,安全問題遲早會解决,但還有“成本和利益要談清楚,如果沒有有形價值的互換,那應該有無形價值的互補,這樣才有可能雙贏,雙贏了才會互聯互通”。他甚至說,眼光可以放遠一些,不一定是國內IM,“AOL、Google 等有國際化的優勢可以和我們互補,入手更容易一些。”

  馬化騰其實一直在研究MSN和雅虎這個目前唯一的互聯互通個案,但越研究越發現難度大。他認爲,業內說了這麽久,才有這一個個案,實際上也是利益驅動使然,這是Google要進入這個領域所帶來的刺激使然,但能够聯通的祗是兩家的在綫狀况和基本消息,語音、視頻,還有MSN的Space等,聯通都會比較難,如果聯不到位,用戶可能仍會覺得是兩個網絡。

  馬化騰關心的兩件事

  馬化騰認爲,對手有值得學習的地方,有些做得比騰訊好很多,但也有做得不够之處,例如MSN用戶改名後不易識別,新來一個同事還得逐個添加,比較難管理,而QQ有一個群組概念,加入群組後大家就都聚攏過來了。

  在馬化騰看來,群雄逐鹿,“任何一個對手都不能忽視,他們都有自己的特點,而且有些是我們不具備的特點。”他認爲,盛大在運營、選遊戲等方面做得比騰訊好;網易在研發上、特別在社區和遊戲內涵的把握上比騰訊强;金山,還有九城,在運作國際化大網遊方面,包括新出來的徵途,都有過人之處。對於行業里的潮起潮落,如2005年第四季盛大巨虧5.4億元,馬化騰坦承對自己“影響比較大,我們希望很多公司能够在不同的領域闖出路子,先不管有沒有競爭,先證明可以到那個地方去,比如說包括IPTV我們是希望這塊能够走出來的”。

  “首先要做的是,做最有把握的事。”面對MSN的競爭,馬化騰表示,第一件事就是騰訊要確保對現有用戶群的吸引力、確保未來幾年新增用戶的首選是騰訊。“這件事我有八九成把握。”

  馬化騰在QQ平台上整合了東西,包括資訊、網站、商務平台。“我不是和誰競爭,我是在橫向發展。例如購物、瀏覽新聞,這些事情需要互動時,他肯定要用QQ,你是打不倒我的。”

  第二件事,馬化騰重點發展商業用戶的價值。他坦承,過去幾年,在商務上的考慮比較弱。“現在,即使是TM做得還很不够,我們還有一個QQ@WORK。”馬化騰的聲音一下子高起來,“即時通訊平台部門有一半精力在做這個項目。”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