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與體制弊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4 07:27:30  


  中評社香港6月24日電/ 宏觀調控使我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了舊體制的弊端,認識到了深化改革的必要性。金融時報文章如是說。
  
  文章稱,目前,中國正處在新舊體制的交替過程之中。舊的體制一方面還在發揮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包括維護社會的穩定等;而另一方面,舊的體制由於不能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生産力的要求,已在一些領域與市場經濟體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包括社會資源分配權力的競爭等,不斷干擾著經濟的正常運行,阻礙著社會生産力的解放與發展。從這一意義上來說,新舊體制的過渡,的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複雜的方面就在於,如何在保持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之下,改革舊的體制,建立新的體制。而此輪宏觀調控恰恰使我們更加清楚地看到了舊體制的弊端,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推進改革的必要性。以投資過熱爲例,多方調控,固定資産投資熱度不减,這就使我們認識到,投資過熱的根源隱藏在投資體制內部,隱藏在國民收入分配體制內部。從根本上抑制投資過熱,就必須對這些舊的體制,進行深入的改革。而從改革的歷史進程來看,祗有舊體制的弊端得到了充分的暴露,社會對於改革的必要性才會有統一的認識,而這種統一的認識,正是改革得以平穩推進的重要前提條件。

  文章表示,宏觀調控進一步指明了改革的方向。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我們所進行的改革,是一種在保證社會整體穩定前提之下的、逐步推進的改革,是一種改革與發展相互促進的改革。這種方式的改革雖然符合中國國情,但也同時决定了這必然是一種複雜程度極高的改革。在某一特定的時期,改革的方向是什麽,改革的力度應該如何把握,始終是我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重大課題。

  此輪宏觀調控,在暴露了舊體制弊端的同時,也就使我們更加明確了改革的方向,從而爲深化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內需不振,使們認識到必須加快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加快公共財政建設的步伐;農民增收遭遇“瓶頸”,更使我們堅定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信心。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這一方面,正是宏觀調控撥開了籠罩在經濟運行表面上的重重迷霧,使我們看清了干擾經濟正常運行的因素究竟是什麽,從而使我們更加明確了改革的方向與力度。

  宏觀調控爲深化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發展是硬道理。”發展同樣也是改革深化的基礎。祗有保持社會經濟的穩步發展,改革才能順利推進。宏觀調控消除了經濟運行中不健康的因素,能够使經濟運行重新走上正確的軌道,也就促進了發展,也就爲深化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曾幾何時,一些人認爲,國有商業銀行目前的改革,有可能危及國家的經濟安全。殊不知,如果不進行改革,舊的國有商業銀行將會不斷地“製造”數目越來越龐大的不良資産,將成爲不折不扣的社會財富消耗機器。這樣的國有商業銀行,才是真正的社會經濟不安全因素。

  文章指出,不容否認,此輪宏觀調控進行到現在,的確是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也不容否認,目前的宏觀調控所不得不採取的一些措施,如加大對地方政府的考核力度等,與徹底的市場經濟要求,也未必完全相符。但是,宏觀調控的方向决沒有錯誤,而兩年多來宏觀調控在推進體制改革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更是有目共睹、不容否認的——正是宏觀調控使我們更加堅定了這一信心,即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