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研究:中國未來價格趨勢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5 07:10:51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總體上看,未來中國GDP的增長率仍會保持高位水平,而未來物價將呈現小幅上漲的態勢,預測 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長率將爲1.3%和1.7%。中國證券報日前發表宏觀經濟研究專文如是說。文章如下:

  一、景氣指標分析

  (一)居民對物價的滿意度下降,物價上漲預期大幅上昇

  中國人民銀行2006年5月中、下旬對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的城鎮儲戶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居民對當期物價的滿意度較上季度有所降低。有24.4%的居民認爲“物價過高,難以接受”,較上季上昇2.3個百分點。12.3%的居民認爲“物價令人滿意”,較上季降低0.7個百分點。(2)居民的物價上漲預期大幅上昇。居民對下一季度物價走勢不樂觀, 37.4%的居民預期物價上昇,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分別上昇8.6和 4.9個百分點;6.3%的居民預期物價下降,較上季度及上年同期下降3.7和1.6個百分點。

  (二)PMI表明製造業增速將减緩,但購進價格仍在上昇

  5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爲54.8%,比上月回落3.3個百分點。PMI指數回落,中國製造業經濟持續加速增長的勢頭開始减弱。同時也要看到,PMI仍處於高位,中國經濟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水平。自2005年1月份以來,PMI已連續 17個月高於50%。

  5月份,由於生産資料市場價格持續回昇,同時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調控政策,加之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反映市場需求變化的有關指數回落明顯,新訂單指數爲61.0%,比上月回落4.1個百分點,新出口訂單指數爲58.9%,比上月回落2.8個百分點。但新訂單和新出口訂單指數仍處於13個月以來的第二高點,製造業需求仍保持强勁增長的態勢,市場需求保持高位增長的趨勢幷沒有改變。生産指數爲58.7%,比上月回落6.4個百分點,是降幅最爲明顯的指數,生産增長開始受到價格上漲和成本提高的制約。在其他指數大幅回落的同時,購進價格指數不降反昇,達到63.4%,在上月大幅上昇基礎上繼續昇高0.1個百分點,成本推動價格上漲的因素越來越明顯。

  二、影響未來價格變動的主要因素

  (一)影響未來價格變動的國際因素

  1.全球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通脹壓力依然存在

  2006年世界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據IMF 4月份的預測,2006年世界經濟增長4.9%左右,比2005年9月的預測調高0.6個百分點。其中美國、歐元區和日本經濟分別增長3.4%、2.0%和2.8%,比2005年9月的預測分別調高了0.2、0.2和0.8個百分點。但世界經濟也面臨發展不平衡、石油價格持續高位運行、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抬頭等潜在風險,全球仍然存在通貨膨脹的壓力。

  2. 世界主要經濟體的貨幣政策趨緊

  美聯儲于1月31日,3月28日和5月10日分別將聯邦基金目標利率上調0.25個百分點至5.00%,以應對通貨膨脹潜在壓力的上昇,6月底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增大。歐央行針對歐元區的價格向上的風險,于3月2日和6月8日將其主導利率分別上調0.25個百分點至2.75%。日本銀行雖然目前維持零利率政策不變,但首次宣佈了0-2%(中間值約爲1%)的通貨膨脹中期參考目標。此外,瑞士、加拿大、韓國等國中央銀行也小幅調高本國的官方利率。英格蘭銀行仍維持“中性”貨幣政策不變。

  3. 國際石油、有色金屬價格的未來趨勢及其對國內價格的影響

  中國石油、有色金屬供給的對外依存度很高,國際石油價格和有色金屬價格未來持續在高位運行的可能性仍然較大,這會增加國內下游行業的生産成本,直接或間接的推動下游産品價格上漲,帶來國內通貨膨脹的壓力。

  (二)影響未來價格變動的國內因素

  1. 影響未來價格水平向上的因素

  (1)投資與出口的快速增長會帶來未來價格上漲的壓力

  目前國內投資新開工項目、在建規模仍然較多。各地投資沖動依然很强,國家加强對閑置土地的清理可能會導致一些企業加快存量土地投資開發的速度。因此,投資增速偏快、出口較快增長、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的經濟運行局面在短期內難以得到改變,工業生産還會保持較高的增速,對生産資料、投資品的需求會持續旺盛,未來生産資料價格仍然存在上漲壓力。

  (2)信貸投放偏快會形成未來價格上漲的壓力

  當前信貸投放偏快、貨幣市場利率低位運行的狀况還沒有根本改變,會形成對生産資料價格、房地産等資産價格的上漲壓力。

  (3)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將繼續推動未來價格水平上昇

  隨著水、電、石油、天然氣、煤炭和土地等資源性産品的價格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被“壓低”的資源價格將恢復性上漲,公用事業産品價格會陸續上調,資源價格改革對PPI、CPI的拉動作用將進一步顯現。

  (4)企業成本增加將推動未來價格水平上昇

  按照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要求,國家將繼續加大對企業環境保護、職工勞動保障、安全生産等方面的要求,因此,企業在治理污染、勞動保障、安全生産、職工工資等方面的成本會陸續增加。另外,資源價格改革和國際原油、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帶來的生産資料價格的持續上昇,增加了企業的生産成本。成本推動型的價格上漲在未來會顯現出來。

  2. 影響未來價格水平向下的因素

  (1)部分生産資料與消費品的産能過剩會帶來價格下降的壓力

  中國大多數的生産資料供求基本平衡,但鋼鐵、水泥、電解鋁、焦炭、汽車、鐵合金等行業的産能過剩情况比較嚴重。産能過剩會帶來過剩行業的産品價格下降壓力。由於近年來中國消費品産能不斷擴大,消費品供大於求的局面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消費品價格存在繼續下降的風險。

  (2)行業調控政策對穩定價格有積極作用

  國家發改委今年以來連續發佈的對水泥、電解鋁、鐵合金、焦炭、煤炭、電石和紡織等行業調控政策措施,對抑制這些産能過剩行業的過度投資和穩定生産資料價格有積極作用。2006年5月29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建設部等部門《關於調整住房供應結構穩定住房價格意見》,從建設規劃、稅收、信貸、土地、市場秩序等方面提出15條具體措施,這對調整住房供應結構、抑制住房價格的過快上漲具有積極意義。但穩定房價的效果如何,需要進一步觀察。

  (3)糧價有一定的下降風險,可能會成爲CPI下行的因素

  今年國家進一步加大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夏糧豐收已成定局,糧食有望繼續增産,而國內糧食需求基本穩定,因此今年糧食價格有小幅下降的風險,可能會對CPI有一定的下拉作用。

  三、未來價格變動趨勢預測

  假設世界經濟增長率爲4.9%,中國財政支出增長率爲15%,利率保持目前水平,我們利用模型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和CPI的變動趨勢進行了預測。

  (一)預計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分別增長率10.3%和10.0%

  總體上看,未來中國GDP的增長率仍會保持高位水平。模型對2006年後三個季度GDP增長率的預測值分別爲10.3%、9.9%和9.6%,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GDP增長率分別爲10.3%和10.0%。

  (二)預計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長率爲1.3%和1.7%

  未來物價將呈現小幅上漲的態勢,增幅比較平穩。模型對2006年後三個季度CPI同比增長率的預測值分別爲1.4%、2.0%和2.1%,2006年上半年和全年CPI增長率爲1.3%和1.7%。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