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或將進入調整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5 07:26:02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1998年以來,各國央行通過向全球金融體系注入更多資金,一次次緩解了通縮給全球經濟帶來的壓力。强大的流動性使金融資産漲價,從而維係了全球經濟的强勁增長。這段美妙插曲即將結束。

  財經時報發表摩根斯坦利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謝國忠文章,認爲5月中期以來的賣空,是對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期間過熱行情的調整。這期間,儘管全球流動性放緩,但由於流動性在全球範圍內的重新分配,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仍然出現了繁榮景象。

  文章稱,隨著通縮沖擊因素的消失,金融系統的過剩流動性將轉化爲通貨膨脹;在未來兩年,通貨膨脹可能會繼續成爲各國央行所擔心的問題。各國央行反通脹的舉措,會使流動性大幅降低,這種情况下,所有資産都將重新定價。全球經濟可能會經歷一段資産全面貶值的時期。

  全球經濟要在2007年避免大衰退,一個必需的條件是,美國和中國土地價格要實現軟著陸。如果能說服投資者接受比他們當前所期望的水平更低的資本回報,那麽軟著陸就是可能的。但總體而言,硬著陸的風險非常大。

  這不僅是一場價格調整

  文章表示,大多數投資者相信,這次賣空祗不過是一場價格調整。然而,現在已經沒有多少人想再買進,他們擔心再次賠進去。事實上,很多投資者正試圖通過期貨市場來對沖風險,想等流動性重新回昇的時候再賣掉手中的高貝塔系數股票。

  文章提出作者的看法:(1)本輪賣空是由於流動性週期跌落,(2)目前爲止的賣空還祗是對2005年11月以來過熱行情的調整,(3)由於通脹壓力,全球流動性將下降,從而引發熊市。

  關於熊市就在眼前的觀點,幷沒有得到太多回應。顯然,很多投資者已經進入求生狀態,他們對市場的一些技術細節非常感興趣,寄希望于依賴這些技術細節來幫助自己做出决定。

  看來還是恐懼戰勝了貪婪。未來很可能出現更多的利潤回吐。除非通脹壓力有非常大的改觀,否則目前這種狀態難以扭轉。
  
  過熱行情的調整

  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行情從2005年11月開始一路飈昇,直到2006年4月。此間全球流動性趨緩。G3自由流動性(美國、歐元區以及日本的短期貨幣增長率减去名義GDP增長率)2004~2005期間年增長率爲1.1%,相比之下,2002~2003期間的年增長率爲8.1%。

  文章認爲,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的繁榮,是由於流動性在全球範圍的重新分配,或者說,是由於這些市場的風險容納上昇了。債券市場出現熊市已經兩年。美國大型股票在過去一年半時間里陷入低迷。大的資産市場的表現,基本上反映了流動性趨緩的大環境。

  2005年11月至2006年4月間新興市場和商品市場的繁榮,幷非水漲船高的結果,而是在全球流動性趨緩情形下的逆水行舟。在流動性趨緩的環境之下,風險容納的上昇是不可能長久維係的。一不小心就會引發風險容納的倒轉。

  流動性可能下降

  全球經濟自1998年以來經歷了一場"通縮繁榮"。此間出現了一系列通縮震蕩。中國國企改革以及日本銀行改革等新興市場危機,引發了通縮恐慌。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紛紛打開貨幣政策的閥門。金融投機成爲貨幣需求的主要源頭,金融投機帶來的資産價格上昇,促使全球經濟快速增長。

  文章認爲1999~2000年的技術泡沫,以及2000年以來的全球房地産/新興市場/商品市場泡沫,都屬於同一個流動性週期。祗要通貨膨脹還不成問題,投機需求依然旺盛,全球經濟就會不停從一個泡沫開往另一個泡沫。

  然而,通貨膨脹現在已經成了一個大問題。全球自由流動性比十年前高出約60%。祗要這個世界繼續接受通縮震蕩的調整,那麽這些多出來的流動資金就不會成爲通貨膨脹因素。

  然而,中國的工資在上漲,日本的土地價格在上漲,陷入危機的那些新興經濟體如今擁有了巨大的外匯儲備。事實上,一度曾將通縮震蕩輸送給全球經濟的那些經濟體,如今已經開始輸出通脹。

  全球金融系統中多餘的這60%資金,在新的環境下已經成爲通脹因素。至於它具體是通過油價、中國工資還是通過美國方面的途徑來實現,幷不重要。祗要這些資金不被央行收回,就會引發通貨膨脹。

  即使美國經濟大幅放緩,這種通脹壓力也無法消除。這仍然是一個貨幣現象。技術傳輸渠道幷不重要。即使美國經濟放緩,相信有兩點仍然會保持不變。

  首先,油價可能保持高位。我認爲商品泡沫正在走向破滅,但石油除外。石油出口國在過去兩年里賺了很多錢,如今它們出售石油的熱切渴望已經大大降低。大多數石油出口國正在享受它們新近確立的全球地位。它們不會介意削减生産以維持高油價。

  其次,中國正在提高其生産成本,其出口價格也會相應提高。一些國家希望通過施壓人民幣昇值,以提高中國的出口價格。事實上,中國方面正在通過减少或取消出口補貼來提高出口價格,而不是通過人民幣昇值來實現。這種方式有利於促進國內消費。

  這兩股力量,將使通脹因素持續上揚,使全球經濟在2007年走向衰退。這就是爲什麽即使全球經濟在2007年陷入衰退,各國央行也不能降低利率。

  今年熊市就在眼前

  考慮到當今全球自由流動性比十年前高出60%,流動性减少的幅度可能會非常大。即使過去十年所累積的多餘流動性中,有一半會由於全球化帶來的持久性反通脹效應而保持不變,其餘部分的流動性减少仍然會使所有資産的價格平均跌落約20%。

  文章稱,當資産價格下降,全球經濟就可能進入一個非常沉悶的階段。對股票市場尤其重要,公司收入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可能會下降。有兩個因素一度誇大了公司收入。首先是商品漲價,通過對消費者徵收通貨膨脹稅,增加了公司收入。一旦商品泡沫破滅,這種收入就不再歸公司所有。

  其次,金融投機誇大了金融部門的收入。舉例來說,房地産牛市一度使金融機構收入急劇增加。全球資産的漲價,抬高了金融部門的收入。

  再者,高端消費品市場可能受到財富負效應嚴重影響。過去的財富正效應,一度誇大了高端商品和服務的消費需求。高端消費領域的通貨膨脹遠比其他領域要高,這部分通脹一度推動了公司收入的增長。

  有些經濟體將很快進入危機

  有幾個經濟體,一直以來通過吸引國外資本流入來支撑其本國消費。這部分資本流入,使其保持貨幣强勁、低通脹、股市高漲、借貸消費繁榮。一旦國外資本不再流入,這些經濟體的貨幣就開始走弱,通脹加劇、利率上漲、借貸消費萎縮。這種惡性循環可能帶來貨幣危機。

  此外,有些新興經濟體在商品價格高漲的情况下,經歷了經常賬戶盈余。而一旦商品泡沫破滅,這些經濟體的經常賬戶就可能再次陷入赤字。文章認爲,這些經濟體同樣非常容易受到沖擊。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