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發展:逆流而上的中國經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6 06:50:42  


在過去的幾年間,中西部越來越多的省份在增長的加速度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在新興市場經濟遭遇動蕩的時候,中國却義無反顧地逆流而上。最明顯的證據就是證券市場:中國的股市市值今年以來上昇了37%,而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新興市場指數則在原地踏步。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巴克萊銀行中國研究主管黃海洲及巴克萊銀行研究部經濟學家蔡穎妍文章說,中國股市表現出色的原因之一,在於經濟的持續蓬勃增長。

  文章稱,中國今年上半年見證的加速增長看來將在後半年持續下去。四月份和五月份公佈的數字沒有迹象顯示增長的動力有所减退。實際上,我們相信在第一季度的GDP取得10.3%的增長率後,第二季度的年增長率也將超過10%。再看遠一些,對2008年的增長率的修訂也有所提高,象徵著中國中期前景更爲樂觀。

  文章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估計,主要是因爲中國的經濟增長現在更爲平衡,尤其是與2003、2004年的擺動相比。這個轉變來自兩個方面。第一,需求力更爲均衡。在2003年,投資需求是主要動力。而現在,消費需求則更爲强勁,相伴以穩定的就業增長、减稅和更高的名義工資(以及最低工資制度的建立)。第二,地區間的增長也更爲平衡。在過去的幾年中,相對於東部沿海地區較爲落後的中西部地區,有更多的省份擁有比全國平均水平更高的固定資産投資和GDP增長率,幷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的加速度發展。當勞動力從西往東轉移時,資本則有從東向西轉移的趨勢。

  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增長是驅動GDP增長的關鍵原因,在今年第二季度全都取得了破紀錄的增長率。經過季度調整之後,5月份的出口增長了2.7%,而在過去的12個月份中,月增長率爲2%,中國的出口商在良好的外部環境中得益匪淺。由於投資的興旺,生産能力得以擴張,從而更加刺激了出口。

  消費近來表現强勁。除了旺盛的出口帶來收入刺激消費的傳統因素外,消費增長的其他原因還有很多,包括降低工薪階層的所得稅,廢除農業稅和“新農村建設”等等。投資花費也表現興旺。固定資産投資一月份到五月份間的增長率達30.3%,而2006年第一季度爲29.8%。

  文章說,在過去的幾年間,看到中西部越來越多的相較于東部沿海較爲落後的省份,擁有比全國平均水平更高的固定資産投資和GDP增長率,幷在增長的加速度上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1994至2000年間,僅有一個中西部省份(河南)名列前五名增長最快的省份;前十名中,則僅有三名(加上西藏和湖北)。在2001至2003年間,在前五名增長速度最快省份中,有三個來自中西部(西藏、內蒙古和山西);有五個(加上青海和寧夏)名列前十名。在2004至2005年間,有四個中西部省份(內蒙古、山西、寧夏、陝西)名列前五名,七個(加上河南、廣西和甘肅)名列前十名。在中西部的投資和GDP增長率持續走高的情况下,地區間的差异和收入差距在减小,這些反過來促使經濟得以更加均衡的發展。

  基於對某些産業的産能過剩和銀行系統多餘的流動性的調節,中國人民銀行在4月28號採取行動縮緊貨幣政策。除了貸款利息增加了27個基點外,中央銀行和其他相關機構也公佈了大量的行政措施,以冷却信貸增長。這些貨幣和行政措施應該令2006年後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有一個適度的减緩。然而,考慮到2006年是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頭一年,後半年的固定資産投資將不太會大幅下滑。

  文章認爲,中國的都市化和政府對內陸地區的發展關注的增加,是長期以來的一個自然現象。迅速的工業化一年內創造了接近九百萬個工作機會,主要在製造業和服務業方面,從而使一千八百萬人口從鄉村轉移到城市。這個轉變增加了對房屋、學校、服務和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在2005年,在 房地産開發方面的投資增加了20%,達到一千五百八十億元人民幣,房屋銷售量增加了74%,達到了一千八百一十億元人民幣。按照目前的都市化速度(大約每年1.4%的人口數),中國的城市人口在30年內,將從目前的40%增加到80%。都市化,很有可能成爲以後多年的持續增長的結構性因素。

  文章表示,長久以來的對通貨膨脹持有的觀點是,它將在2006年後半年適度增長2%。真實的情况是,消費物價指數在近幾個月已有所上昇。在固定資産投資、貨幣供應和信貸方面持續的有力增長,幷沒有改變我們對於貨幣政策和通貨膨脹的核心觀點。相信,儘管强勁的固定資産投資增加了人們對於中國某些行業的産量過剩和過度的流動性的擔心,增長率越來越多地來自中西部和工業利潤的持續增加等事實,告訴我們情况幷非像簡單的統計數字表象所反映的那麽嚴重。

  與此同時,過去一個多月以來全球主要金融市場經歷的大動蕩表明全球經濟面臨的風險可能將增加,這對於各國經濟政策都會産生重要影響。對於美國來說,美聯儲完成加息週期之後,美元很可能會走軟,美國的經濟增長到年底或明年或許將可能减緩。這給其他地區,特別是給金融市場帶來怎樣的影響目前還不明朗。但是,不少國家的經濟增長到年底或明年將可能隨之减緩,中國的出口需求將可能隨之减少。同時,原材料和能源價格可能會進一步下滑,中國的進口需求將有可能近一步增加。因此這給中國帶來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中國的出口將可能自動放緩,進口增加,中國的經濟增長將進一步依靠內需。擴大內需在新的環境下也將更爲可能。因此,中國需要採取更爲審慎的宏觀調控措施。

  文章分析,未來的全球經濟放緩將改變外部環境,因此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國經濟發展的熱度。其次,適度調整流動性,如提高銀行儲備率,不失爲最佳的貨幣政策手段。由於中國銀行系統的流動性普遍過剩,上調銀行儲備率到8%祗是小幅調節流動性。第三,現在是進一步改革人民幣匯率政策的大好時機,包括擴大人民幣與美元之間的浮動區間。溫和的人民幣昇值(比如說昇3%)對於國內經濟是有好處的,包括有利於産業昇級換代、有利於擴大內需、有利於减少貿易失衡。第四,中國各大銀行要盡快降低不良貸款率,這不僅僅是履行世貿規則所必需的,同時也是爲迎接未來可能出現的艱難而需要做出的準備。

  文章指出,中國人民銀行上一次於4月28日提高基准借貸利率27個基點,預期以後的政策注意力將轉向人民幣匯率改革。信貸規模的迅速增長,一定程度上也是配合匯率政策的一個相應措施,有利於人民幣的調整漸進進行。我們已經看到人民幣在近幾周內昇值到低於8元人民幣每一美元以下。相信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未來的幾周和幾個月內繼續關注人民幣匯率改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