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業關乎中國經濟的未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6 07:24:50  


  中評社香港6月26日電/無論規模還是勁頭,國際資本都正在中國掀起一輪空前的搶購行動,從房地産、能源、機械,到消費品、零售業、Web2.0,甚至像木地板、餐飲這樣的産業,所有具有市場發展潜力的資産和企業,都成了國際資本追逐的對象,甚至大有“搶盤”之勢。財經時報文章如是說。

  一方面,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給尋求快速增值的國際資本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國際社會對人民幣的昇值預期,更强化了這樣的沖動。在去年7月人民幣進入昇值通道後,國際資本就通過各種渠道加速涌向中國,他們當然是來追逐人民幣資産。

  過去,我們更多地把目光集中在“熱錢”上,看到他們直接影響到股市和樓市的價格;我們也一直關注國際資本對於中國戰略性産業的整合,像凱雷收購徐工機械。

  文章認爲,可能被忽略的,則是國際資本對中國優質中小企業的收購或投資——以及所産生的影響。他們同樣是在獲取人民幣資産,且這一領域的競爭會日趨激烈。

  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中小企業,不僅僅因爲中小企業的成長會給社會提供大量就業機會,爲國家經濟增長提供無限潜力,更重要的是,中小企業往往是創新的源頭。

  通過收購優質的中小企業來獲取人民幣資産,對國際資本而言是個很好的途徑。其一,在人民幣昇值預期强烈的背景下,資本市場必然會給人民幣資産更高的定價;其二,小企業通常具有某方面的獨到技術或營銷方式,效率一般要比傳統大公司高得多;其三,小企業通常會有一些奇特的人才,而且具備較强的成長性。把這樣的公司拿到境外股票市場上去上市,必將獲得更高的股票溢價。

  文章分析,在此背景下,怎麽才能利用好這一時機?

  一個更爲深遠的影響是,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將把作爲未來中國技術儲備、人才儲備和市場儲備的小企業,完全拋向資本市場,成爲國際競爭對手的收購對象。

  中國如果不能對自己的小企業,尤其是那些具有“創新特質”的小企業形成强大的資本支持,那麽當我們未來需要這些技術、人才的時候,是否將要付出更高的代價?

  從矽谷的經驗看,那些超前的技術,以及那些利用現有技術而形成的新的生産方式,80%以上都變成了美國大企業的技術儲備。他們通過兼幷收購,把企業所需要的一切納入囊中。這樣的做法,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好處:其一,大企業爲自己儲備技術和人才;其二,實現了對創新者的價值認定;其三,實現了創業投資的退出。所以,在矽谷,大企業對小企業的兼幷收購,才是創業投資退出的最重要的途徑,而利用股票市場退出的案例不足10%。

  中國政府和企業,尤其是那些具有壟斷特質的大企業,他們幾乎都在爲如何“走出去”而忙碌,這當然無可厚非。文章指出,但我們必須同時注意到,中國要實現“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勢必要求大型國有公司,具備足够的創新動力。必須有意識地去營造一個可以激勵創新的制度環境,花費必要的成本,去尋找、收購那些對自身未來發展極具價值的小公司,幷借以儲備人才、技術和方法。

  這同樣關係到中國經濟的未來,關係到可持續發展,關係到中國的經濟安全,關係到我們能否在國際市場上佔領先機、掌握主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