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市場:跨國公司在華新角逐目標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9 06:23:29  


  中評社香港6月29日電/“如果不能打敗它,就收購它吧。”這已經成爲高科技跨國企業在中國面臨本土公司激烈競爭時所津津樂道的經典策略。
 
  國際金融報發表麥肯錫公司上海分公司董事Beyer von Morgenstern及麥肯錫公司北京分公司的副董事夏小禹文章說,對1000家中國高科技公司進行的調查顯示,這些企業的平均增長速度是跨國企業的3倍。那麽,跨國企業失誤何在?

  文章認爲,很多行業的跨國企業通常都過分嚴格地遵守産品規範,價格也偏高。他們憑藉這些發達國家市場通行的做法擠入了中國空間狹窄的高端市場。但是如果想在中國高科技市場獲得成功,跨國企業最好集中精力在快速發展的中端市場部分做好文章。中端市場的産品成本通常比高端市場平均低20%至30%。

  以電氣設備行業爲例。這個由設備自動化以及發電設備等組成的行業産值高達600億美元。5年來,在跨國企業專攻高端市場的同時,瞄準中端市場的中國公司已將其整體市場份額從55%擴大至65%。其中低壓電子産品生産商正泰集團以及發電設備生産商上海電氣集團等新興競爭者走在發展的最前端。電氣設備中端市場的增長速度幾乎是整個市場發展速度的兩倍。因此,自2001年以來跨國企業整體的市場份額從45%下降至35%。

  汽車電子産品生産商航盛電子或醫藥設備生産商新華醫療器械等中國公司現在或許還不到家喻戶曉的程度,但已在各自的行業中逐漸成爲主導力量。我們預計,在2010年前,中國公司將獲得中國高科技市場80%(價值約2,600億美元)的市場份額。2004年這個數字僅爲67%。

  文章表示,一些跨國公司已經對此採取了相應措施──收購在中端市場較爲成功的新興中國公司,針對中國市場迅速構建具有競爭力的中間産品系列。

  但是跨國公司在收購過程中可能會碰到很多障礙。首先要明確應該找一傢什麽樣的公司。在缺乏透明度的市場上找到一家合適的公司絕非易事。收入在3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雇員人數在500-1500人的公司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潜在收購目標。針對中端市場的中國公司通常不會在同行業的高端市場和跨國公司競爭,而且其産品面比較窄,這對跨國公司來說更有好處:收購可以填補産品組合的空白,而不必擔心産品會發生重合。

  但是當跨國企業準備購買中國本土公司的時候,它可能會發現:爲了生存而彼此競爭激烈的中國廠商們會團結一致對抗外來威脅。它們還會努力獲得政府官員的支持,通過行政命令要求跨國企業在提出收購前找到一個本土合作夥伴或者要求其擁有一定數量本土生産的零部件。因此,獲得當地政府對收購交易的支持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前提條件。

  另外,中國公司還會通過壓低價格令外國競爭者出局。中國公司似乎習慣于在極低的利潤率下經營:去年,中國排名前1000家電子企業的平均淨利潤率僅爲2.5%。

  然而,一些外資公司成功地克服了這些困難。去年,一家工業電子産品跨國生産商收購了一家中國公司,後者在中端市場的份額高達30%幷且每年以25%的速度增長。爲了確保合幷後客戶和雇員不會流失,吸引管理層繼續效力,這家跨國公司允許管理層原班人馬留任,繼續執行日常管理和控制。儘管現在判斷這筆交易的最終結果還爲時過早,但是初期的效果看起來非常樂觀:今年第一季度銷售額增幅超過了60%。

  文章最後强調,中國日益成爲一個充滿競爭力的市場,如果外資企業希望在這裡獲得成功,就需要放弃過去對高端市場的執著,在中端市場佔據更加有利的位置。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