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扁沒誠信不配稱本土,台灣也沒有民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14 10:10:01  


  中評社香港7月14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學者吳乃德與黃長玲等人日前草擬聲明,直指陳水扁已失去道德威信與人民信任,應慎重考慮請辭下台,其論點大致與台灣主流民意一致。

  眾所皆知,在美國喧騰一時的水門案中,尼克松總統並不是因其本人事前涉及監聽而去職,而是因為他事後意圖掩蓋事實的“不誠實”而下台。以當前陳水扁一家所面臨的情境而言,雖然陳哲男、趙建銘等人所涉諸多案件都極為嚴重,但台灣人民最不能接受的,恐怕還是陳水扁夫婦始終未能誠實面對台灣人民,一路遮遮掩掩,“爆料到哪裡就坦白到哪裡”,終至失去了他們應有的道德威信。
  
  過去數周陳水扁一家所捲起的政治風暴中,陳水扁與民進黨試圖以本土與非本土的二分切割,來挽救自己的危機,這也是前述學者聲明的批評重點。對於部分民進黨支持者而言,似乎本土的認同可以凌駕政治誠信。有些自以為“本土”的狂熱分子,甚至“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的詭辯說詞,去對抗台灣民間對陳水扁一家清廉誠信的質疑、去合理化其族群動員。誠如前引連署聲明所述,這正是對台灣民主理想的壓抑。
  
  社論指出,在SOGO禮券的風波中,台“總統府”與陳水扁先後提出過許多版本的說詞,包括“沒有禮券哪來編號”、“友人集資合買禮券”、“金孫滿月獲贈禮券”、“未曾收受四人禮券”、“未曾直接收受四人禮券”等等。這些前後說詞之間當然有明顯的矛盾,也就表示陳水扁對禮券一事並未謹守“誠實”的道德要求。另一件相關的風波則是“陳由豪是否赴官邸送禮”事件。此事陳由豪、沈富雄、司機的說詞皆與吳淑珍相左,而絕大多數民眾也認為扁嫂的說法難以採信。這兩件風波都嚴重傷害陳水扁夫婦的誠信,更不用提女婿趙建銘一家的荒誕言行了。

  對於政治運作情境分析最為徹底的,當為史丹佛大學政治學大師費金(JamesS.Fishkin)。吳乃德等人的聲明指出,民主“是一個要求其公民不斷反省、有意義地更新、不斷充實其內涵、提升其理想”的情境,大體而言就是費金所謂的民主反思社會(self-reflectivesociety)。費金在其著作中列舉了民主反思社會的四個條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政府必須要提供人民未受操控(unmanipulated)的思辨空間。當社會上的人民所接受的資訊受到政府操控時,即便依據民主投票的遊戲規則而能運作出若干結果,人民也有權利拒絕接受。

  因此,一旦政客撒謊,人民接收的資訊就受到操控,人民對民主運作的信賴就打了折扣,民主的基礎也就受到腐蝕。此外,政客是人民選舉出來的公僕;他們不是主體,人民才是主體。而民主的目的,就是要形成政策服務人民,所以人民根本也不該是政治人物所應操控的“對方”勢力。

  總之,在一個反思的民主社會中,政治人物必須要提供人民未經操縱的資訊,以方便人民做理性思辨,進而形成共識與決策。由此可知,政治人物斷無扭曲人民資訊的立足點,當然就沒有任何對人民撒謊的藉口。
  
  社論說,無獨有偶地,幾件與陳水扁家人誠信有關的事件,都與御醫黃芳彥有關。在SOGO禮券案中,李恆隆的禮券是經由黃芳彥而“間接”流入陳水扁家裡;在陳由豪送禮事件中,媒體報道黃芳彥當初也勸沈富雄離開台灣避風頭,而“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也是出自其口。我們不想追究黃芳彥以攝護腺癌的理由迴避檢調偵訊,究竟是誠實的陳述抑或避風頭。但從他兩年前“有比誠實更高的道德”的發言、到兩年後大剌剌地對記者講述聖經中沙灘腳印的故事,我們認為這位醫師對於“誠實”道德的理解是殘缺而扭曲的。無論如何,醫生說謊還是醫生,但政治人物對人民不誠實,那就不配扮演反思社會中的政治角色。
  
  社論指出,台灣人民有權利期待一個本土政權,但是本土絕不是省籍、族群或是政黨的代名詞。真正的本土政權,必須要貼近人民、提供人民一個健全的反思環境,俾使其民主的內涵能充實提升。政治人物不誠實,其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扭曲人民資訊、操縱結果、掌握權力,當然也就附帶地傷害健康的本土反思民主。政治人物沒有誠信就不配稱做“本土”,這是我們對陳水扁唯一的評論。 


    相關專題: 陳水扁負隅頑抗 台灣政局動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