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起碼還能持續2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2 06:54:27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總的來講,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起碼還能持續10~20年。第一財經日報刊登北京大學副校長海聞報告如是說。

  經濟發展持續20年的四個理由

  首先是勞動力資源的區別。經濟發展很重要的是看資源能否支撑你的競爭力。韓國、日本等亞洲四小龍,經過30年左右的發展後,一方面他們從原來的農業國,很快地成爲新興工業國家,人均收入也從二戰後的幾百美元,很快昇到了幾千美元;但同時,對他們的競爭力來講,又是一件壞事,因爲他們的勞動力成本很迅速地就提高了。

  反過來看中國,勞動力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儘管在沿海地帶,勞動力成本已經很高,但在內地,比如東北、西北、西南等地,勞動力成本是非常低的,而且,很多人仍然生活在農村,這點跟其他國家比,相差非常大,日本的農村人口,到2000年已經剩下5%了,韓國到2000年祗剩下11%了。而中國,一直到2004年,農村人口仍然佔全部人口的58.2%。這麽大的農村人口,意味著我們將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然具有勞動力的比較優勢。

  第二個理由是市場規模。經濟學里有個規模經濟的定義,是說當一個企業,或行業,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平均成本會下降。一個國家,一個企業,如果沒有規模,不要說不能盈利了,甚至連生存都成爲問題。

  在這方面,中國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已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土地面積是歐盟的幾倍,這是一個重要的發展動力。

  第三,也是我們特有的,是我們的制度還在不斷改革和更新。我們正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這個過程是相當漫長的,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和調整。我們還沒有真正把制度改革完成,儘管已經改革了將近30年,但我們的宏觀調控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從原來的指令性變成一種指導性的調控,我們的企業,從市場形態來講,還存在許多壟斷行業,它們損失了很多效率,另外,很多企業的産權改革還沒有完成,如果這個改革完成,那麽資源可以得到更有效的利用。

  第四,國際環境日益開放。總的來講,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世界更加開放了,1995年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把很多原來非規範的,或者雙邊的貿易,變成了一種全球的規則。這首先給我們創造了更加穩定的外部條件,這一點可能比當年日本、韓國發展的時機還要好,尤其是烏拉圭回合後,國際上的關稅或非關稅壁壘更加低了。

  經濟發展的四個挑戰

  以上有利條件,使得經濟增長有可能持續更長時間,最起碼還有20年的時間。但這幷不等於說,可能性就是現實,因爲如果做得不好,經濟仍然會出現波動,甚至是停止。現在,主要擔心的是四個方面的問題或者挑戰。

  第一,從宏觀上來講,比較擔心的是宏觀波動。主要有兩個理由:其一,我們的宏觀波動的動力,不完全是經濟的,而是政府行爲,尤其是地方政府行爲。目前爲止,地方政府還有很强的推動經濟增長的積極性,希望以此增加GDP。在這種情况下,很多投資不一定是理性的,而是在一種非經濟目標下推動的,到底哪些應該搞,哪些不應該搞,是不是真正符合市場規律,這一點思考得確實不够,這是令人擔心的問題。其二,我們是大國,它所帶來的宏觀經濟波動的結果,是非常具有傷害性的。如果各省市集體行動,大家都來搞汽車,它所帶來的總量,會佔世界很大的比例,人爲造成的共振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政府現在也非常清楚,是要追求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

  第二個擔心是微觀方面的,就是我們的企業。現在已經更加全球化了,隨著國外産品的進來,肯定會對國內企業産生影響。而且生産也在發生越來越大的變化,美國現在兼幷浪潮非常多,爲什麽?因爲它在準備新的全球競爭,它必須要有規模,儘管它已經是大企業,波音和麥道已經是最大的公司了,還要進行合幷,因爲它要跟空客進行競爭。

  相比之下,中國企業在規模經濟和專業化方面有所欠缺,沒有專業化,就很難達到規模經濟。比如說,像醫藥行業,美國是70多家批發企業,我們是17000多家,美國零售是5萬家,我們的零售是14萬家;汽車行業,韓國的三家企業佔85%的份額,我們國內最大的東風、一汽、大衆三家企業,加起來不到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然後我們有127家汽車生産商,每一家規模都不是很大,還要搞多樣化經營。這是我們的企業狀况。

  在沒有開放時,由於不面臨著直接競爭,所以誰也沒什麽了不起,但等到加入WTO後,我們現在處於後過渡期,五年之後,我們的服務業市場進一步開放,大的跨國公司一進來,這種狀况就很難經得起競爭。作爲一個大國,現在必須要有一些全球發展的戰略,這種戰略的制定,目前是我們企業所缺乏的。

  第三個擔心的是政治社會的穩定。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存在缺陷,市場存在失靈,市場解决不了社會公平性的問題。市場鼓勵創造價值,鼓勵資源的有效利用,但我們是人類,所以我們的目標函數就不僅僅是把東西生産出來越多越好,我們還有一個社會公平的問題,這就不是市場能够解决的問題。

  爲什麽要解决市場公平的問題呢?有些人生活在貧困綫底下,這不是我們人類生活應該有的狀况。我們必須幫助這些窮人,即使他們沒有能力創造價值,我們也必須要給他們一個非常好的相對穩定的生活。這是一個目標。

  我們的改革能不能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也取决於我們能不能處理好公平問題。我們還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我們還處於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過渡期,所以我們需要搞試驗,要搞試點,然後讓大家心理上能够慢慢地接受這些新鮮事物,慢慢支持這個改革。如果改革得不到大多數人支持,那麽這個改革就會出現問題。

  發展市場是沒錯的,在發展市場的同時,必須解决好其他問題,這是從政治和社會角度來考慮的。

  從經濟上的考慮也非常重要,中國有一個潜在的市場,這個潜在市場不是說數人頭就算了的,必須要有13億人都有購買力時,才能够真正形成市場。

  第四個擔心就是國際環境。由於經濟發展,中國已經成爲一個非常大的經濟體,這對其他國家形成一種壓力,首先是一種直接的壓力,有些人把中國叫做製造業中心,因爲我們出口的、生産的東西太多,我們不僅爲本國生産,我們還爲別的國家生産,我們的 紡織品以及其他一些製造業産品,基本上到達每個國家,這對其他第三世界國家,其實也是一種競爭。其次是間接的壓力,因爲我們現在要發展,對能源、原材料需求量很大,在這種情况下,對同樣需要這些原料的國家,也會形成一種間接的壓力。

  這種壓力,使我們遭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的國際環境,這個環境不是以簡單的政治來劃分,而是因爲經濟所造成的一個新環境,比如反傾銷案、貿易戰、

  匯率之爭,都與經濟有關,所以,如何適應這個國際環境,如何處理好這些國際關係,也成爲我們能否持續20年發展的最重要的一環。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