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麗的“十一五”開局之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3 06:25:59  


當前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亮麗的,用一句話說就是呈現了一個又快又好的發展
  中評社香港7月23日電/改革開放以來的20多年時間里,中國經濟取得每年9.6%的增長,創造了所謂的“中國奇迹”,這是很了不起的。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國家統計局局長邱曉華文章,解析中國的經濟發展,爲什麽能在沒有一個很明確、很典型、很成熟的經濟理論的指導下走得這麽令世界矚目的原因,幷評價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形勢爲又快又好的開局。文章如下:
中國經濟成長的發動機

  第一,中國所走的路是在繼續發揮原有優勢的基礎上走的一條路,即繼續發揮了政府對經濟的推動力。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之前是政府一統天下的經濟,政府是中國經濟成長的唯一的發動機。因爲那個時候企業、個人沒有任何經濟的自主權,所有的一切都是由政府來掌握的,資源都由政府掌控著,經濟的運行也都是由政府的指令來推動著。從個人來說,從他的出生到上學、到就業,最後到死亡,一切都是政府安排的;從企業來說,從投資、生産到銷售,一切也都是由政府安排的。所以那個年代政府是經濟成長的唯一的發動機。

  改革開放之初,新的發動機出現了,就是生産者的作用。改革從農村開始逐步到城市,這樣一輪的改革軌迹其實大家看到的就是政府給企業、給生産者越來越多的生産經營的自主權。因此,作爲生産者在我們國家的主體地位更加地突出出來,其作用已經可以和政府幷重了。因爲在那時正好是中國生産嚴重不足的年代,可以說是一個很短缺的年代,在這個短缺的年代里皇帝女兒不愁嫁,祗要生産者能生産出産品就可以賣出去,生産者也就可以獲得投資回報,所以整個80年代生産者與政府成爲國家經濟成長的兩個發動機。

  但進入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中國的經濟發生了新的變化,這就是長期短缺的局面逐漸發生了改變,越來越多的領域出現了相對過剩,用理論上的話說中國經濟已經開始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了。因此在這樣一個轉變過程當中,第三種力量又開始出現了,這就是消費者的力量。消費者越來越成爲左右中國經濟成長的一股重要力量,他們用他們手上的鈔票,用他們的脚來决定企業的存亡。因此,在這個階段里我們發現消費者上帝的地位逐漸地確立,因爲在這個年代,消費者在整個市場的交易過程當中越來越處於主導的地位。

  因此從過去20多年的實踐來看,推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就是政府、企業、消費者,這三者在不停地交替,相互作用,共同成爲推動經濟成長的發動機。但是,在這樣的變化中間唯一一點沒變的就是政府始終是支撑中國經濟成長的發動機,而且至今也依然沒有變化。這就是我們在改變經濟體制、機制中繼續發揮著傳統的優勢。

  第二,我們在整個改革方向上選擇了一個很簡單的道路,就是讓市場發揮更多的作用。所以20多年來市場取向的改革在許多領域獲得了重大的進展,在中國經濟社會生活中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市場的影子。到今天可以說我們在許多領域已經越來越依賴于市場的作用。市場化進程我們已經走完了一半的路程,目前我們正在繼續走另外一半。市場帶來了要素的活躍,市場帶來了經濟活力的增强,市場也帶來了整個效率的提高,這就是中國走得好的第二個理由。

  第三,我們給越來越多的企業家,越來越多的勞動者以更大的創業空間。在這20多年里可以說企業家的作用越來越大,勞動者創業的環境越來越好。正因爲如此,在20多年中間我們的生産突飛猛進,投資也是快速地增長,這都是得益于政府改革中注意給投資者、勞動者創造一個更加寬鬆的創業環境。

  第四,我們選擇了一個與世界經濟接軌的改革開放之路。20多年來我們在改革進程中間有一個很顯著的變化,就是我們越來越廣泛地融入到國際經濟社會當中,越來越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國際經濟的交流與合作當中。從1978年開始的改革,其實它與開放是幷列在一起的,往往改革有開放的含義,開放有改革的含義。每一個改革的深化都與開放的擴大相伴隨:從四個經濟特區到十四個沿海開放城市,然後再到沿邊沿江中心城市,可以說每一個地方的開放都給中國經濟的成長帶來了更大的餘地和空間。1978年我們的進出口僅有206億美元,但到去年我們就上昇到了14200多億美元。過去20多年當中我們實際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超過6000億美元,這些數字的背後就是中國經濟的國際化程度迅速上昇,對外開放日益構成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個重要動力。

  和諧發展的中國道路

  雖然沒有很明確的理論,但是我們確實也在實踐著很有哲理的中國特色道路,這就是我們發揮各方面的優越性,以各方面的優勢來推動中國經濟的成長。

  中國經濟目前正處在一個特殊的階段,可以說我們越來越看到要走的路,對外是和平發展之路,對內是和諧發展之路。一個和平,一個和諧,“雙和”之路日益顯示我們在新世紀、新階段國家自己做出的戰略選擇。目前來看和平發展之路是有利於我們在全球經濟成長過程中間實現一個互利、共贏的良好局面的。大家知道中國經濟成長到今天,它越來越面臨著新的壓力,這就是所謂的資源、環境的約束。資源環境的約束在別的國家可能更多的是走了一條非理性之路,在中國來說我們要走一條和平理性之路,這就是要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中與世界各國實現一個互利共贏的發展結局。所以,和平發展既是一個對中國自身矛盾化解之路,也是一個對世界經濟成長的促進之路。當今世界經濟的成長主要是兩大動力,一個是以美國爲主的動力,它們以自己過度的消費來支撑著世界經濟的成長;另一個就是以中國爲代表的新動力,它們以自己大量的投資來支撑世界經濟的成長。所以這些年來中國的投資爲什麽持續地增長,中國爲什麽成爲世界的加工廠,其實就是因爲中國採取了大量的投資來擴大自己的生産能力,支撑自己的發展,支撑世界經濟的發展。

  但是,這條過度依賴投資之路已經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不足,這個不足就是中國越來越受到資源和環境問題的約束。資源和環境問題當然我們要以自己國家爲主來解决,但同時我們也需要把它放到全球範圍來看,因爲畢竟中國作爲世界大家庭的一員,它既要立足于自己的國內,也必須放眼于全球,繼續利用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來解决自己的發展問題,這就需要處理好我國與他國之間的利益關係,也就是統籌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問題。所以和平之路是我們的必然選擇。

  走和諧之路,是因爲我們目前處在一個特定的階段,這個階段也許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也許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透過這些矛盾和問題,背後就是不和諧之音,這些不和諧之音更多地表現在四個方面,包括城鄉之間的不和諧,地區之間的不和諧,經濟與社會發展之間的不和諧,中國的發展與其他國家之間發展的不和諧。因此,我們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要關切和解决這些不和諧的方面。當然,從矛盾的運動規律看,在這些不和諧的諸多方面,我們也要想到和諧則是相對的,不和諧則是絕對的,必須辯證地看,不能絕對地看。這就告訴我們在走和諧之路的時候要注意把握住自己的節奏,也要選擇好自己的路徑,在不斷地解决不和諧之中達到相對和諧,千萬不要在走和諧之路的時候出現偏差,甚至犯下歷史性的差錯。

  “非常亮麗”的中國經濟

  當前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是非常亮麗的,用一句話說就是呈現了一個又快又好的發展。“快”,指快在大多數經濟指標的增長率上。目前,除了市場物價漲幅,除了利用外資的變動率是一位數外,其他大多數的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率都是兩位數。從1到6月份的情况來說,GDP增長10.9%,城鎮投資增長了31.3%,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增長了13.3%,對外貿易增長了23.4%,財政收入增長22%,這些都是兩位數的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也是兩位數增長,所以“快”是當前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特點。

  “好”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個是農業生産的形勢還是比較好的。一是今年以來由於各方面重視農業,夏糧獲得了好的收成,總産增長7%;二是國家關心支持農業的政策落實比較快,無論是補貼政策還是最低價的保護政策都在比較早的時候出台了,給農村居民一個安民告示;三是農業結構的調整進展比較快,目前優質、高效的農業發展的比較快。

  第二個是財政形勢比較好。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22%,明顯高於支出的增長,上半年收大於支超過5000億,可以說財政形勢的好爲國家改進經濟的結構,爲國家促進和諧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保障。

  第三就是民生改善的形勢比較好。從今年上半年情况來看,無論是收入還是就業形勢都是不錯的。從收入情况來看,目前城鄉居民人均實際收入的增長都是在10%以上;從就業情况來看,上半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已經完成全年目標的60%;從市場物價總水平看,上漲也比較溫和。另外政府在最近一段時期也加大了對社會保障、教育、衛生、文化這些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力度,這些方面的薄弱環節改善的進程明顯地加快了。

  由此可見,今年以來整個經濟實現了又快又好的發展,總體形勢喜人,這也證明當前中國政府所採取的宏觀政策是行之有效的。

  繁榮背後的隱憂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形勢好的背後,也有一些問題值得我們擔憂。從宏觀層面來看主要表現在兩個過快,一個不平衡。一個是投資增長過快,一個是信貸投放過快。從上半年情况看,城鎮投資增長了31.3%,已經再次回到偏快的,甚至是過快的增長區間。信貸投放進度也很快,貨幣供應量增長也偏快。

  不平衡主要表現在國際收支的不平衡。1月到6月我們的貿易順差61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多了168億美元,外匯儲備超過9000億美元,比年初又增加了1200多億美元。這些指標的變化反映著宏觀經濟運行中間有些隱憂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因爲這些可能影響到經濟的協調發展和産能過剩、金融風險等問題的解决。

  從微觀層面來看,兩個“剪刀差”的問題正在影響著企業的增收和農民的增收。一個就是工業品的出廠價格漲幅持續小於工業企業能源、原材料、動力購進價格的漲幅。從1到5月出廠價長了2.6%,而購進價漲了5.9%,這一高一低使規模以上的企業多增加支出1066億。換句話說由於這種不平衡造成企業成本增加了一千多億,也就是减少了一千多億的利潤。所以儘管從數字本身來看,在此期間企業利潤還增長了25.5%,但是石油、有色、交通設備製造、電力、電子等五個行業利潤的增加額佔到整個工業利潤增加額的80%以上,剩下的百分之十幾的利潤是由其他30多個行業來分享的。由此可見,大多數企業處在微利、無利甚至虧損的邊緣。

  從農民角度來看,儘管整個農業形勢好,農民收入也是增加的,但是農民增收難的問題也在表現出來。一方面從去年以來,整個農産品的價格變動相對比較平穩,但另一方面農業生産資料價格在不斷地上昇,特別是一些與農業生産關係密切的農用柴油、農膜等價格的上漲更大。從去年來看,每個農民由於農資漲價多支出了100多塊錢,而去年整個國家給農民的好處就是42.4塊錢。漲價把國家給農民的好處都給吃光了。今年這個趨勢也是同樣存在的。

  從微觀層面來看兩個剪刀差造成了企業增收難,農民增收難,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又快又好的開局

  從上半年的形勢來看,今年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的增長是基本確定的,因爲四種力量或四種因素構成了當前中國經濟持續地走快的基本面。

  第一就是宏觀調控的成效進一步釋放,這幾年的宏觀調控較好地解决了農業問題,解决了通脹和煤電運等瓶頸約束等問題。目前低通脹的形勢給我們創造了比較寬鬆的宏觀經濟環境。與此同時,資金寬裕的問題也在中國開始出現,銀行的存款大於貸款超過十萬億,銀行的流動性過多的問題正在逐步地顯現。根據人民銀行自己的測算,目前銀行多餘流動性2萬多億。與此同時,國家外匯儲備超過9000億美元,老百姓手上還有2萬多億的現金,800多億美元的外幣儲蓄,15.5萬億元人民幣儲蓄。這些成爲了中國當前經濟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的事實,就是資金在出現寬裕。所以,有這樣一個宏觀環境,必然給加快發展提供了可能。

  第二點,整個經濟高速成長的週期還處在一個高位的平台,它的慣性還比較大。可以說從2003年開始新一輪的經濟週期得益于中國經濟的工業化、城市化、市場化、國際化這四個方面,眼下這“四化”的趨勢還在繼續發展,所以整個中國經濟還處在這一輪經濟成長的高平台上。2003年增長率是10%,2004年增長率是10.1%,2005年是9.9%,今年一季度是10.3%,二季度是11.3%,繼續延續著高平台增長的態勢,這個發展的慣性必然推動著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的增長,這是第二個因素。

  第三點,世界經濟也都在好轉。目前整個世界經濟都在表現出一個溫和復蘇的態勢,中國越來越國際化,中國越來越成爲世界經濟成長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整個世界經濟的好轉也必然帶來中國經濟繼續的好轉。

  第四,今年是一個有特殊意義的年份,十一五的開局之年以及地方政府的換届之年,使中國經濟增長的一種新的動力就是行政推動力在加强,這種加强是中國特有的,它既是一個好事,當然也有它特定的問題。不管怎麽說,這是支撑當前中國投資高增長、生産高增長的重要力量。

  由此可見,在2006年中國經濟會繼續保持一個平穩較快的增長,而市場物價還會繼續處在一個比較低的價位上面,可以實現“十一五”開局之年一個又快又好的良好開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