昇貶壓力幷存下的人民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7 06:49:25  


  中評社香港7月27日電/2005年7月21日起始的匯率改革迄今已經一年,中國經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衡量匯改的影響、明晰未來匯率改革的方向成爲目前經濟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國經營報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文章如實說。

  外資的取向將改變

  文章稱,人民幣匯率昇值實際影響如何,取决於我們的應對。在人民幣匯率中長期昇值的趨勢下,中國實體經濟部門需要開展全面的調整,不僅包括提前錯後、使用金融衍生工具等狹義的匯率風險應對策略,也包括調整區域發展戰略、提昇産業結構、大力發展自主創新先進製造業、調整産業組織結構以增强企業議價能力等許多內容。

  比如說,東部勞動密集型産業受沖擊較大,但如果我們中西部基礎設施和投資軟環境能够及時改進,吸引這些産業遷移,那麽結果可能是內地和這些産業的雙贏,有助於减輕二十多年來我國日益加劇的區域發展失衡。同時,隨著人民幣匯率上昇和我國國內工資水平的提昇,有利於人才引進,這對於我們發展自主創新的製造業、提昇我國産業結構至關重要。

  在人民幣昇值的大背景下,一個重要的變化來自于外資。迄今來華外商直接投資、尤其是佔絕大多數的製造業外商直接投資,多數仍然屬於成本導向型投資,而不是屬於市場導向型投資。他們更多地是將中國作爲低成本的生産地。

  分析按銷售額排行的2004~2005年度中國外資企業500强名單,我們可以發現製造業企業在其中佔據壓倒多數,而且排名普遍居前。在全部上榜企業中,製造業企業多達405家,佔81%;在前十名企業中,除第七名上海上汽大衆汽車銷售有限公司屬於服務業、第九名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屬於採掘業之外,其餘8家企業全部屬於製造業。

  進一步將外企500强與2004年出口企業200强排行榜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兩榜名列前茅的上榜企業多有重合。外企500强第一名與出口企業200强第一名都是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外企500强第二名摩托羅拉(中國)電子有限公司在出口企業200强中排行第三……上榜外企由此普遍表現出了强烈的出口傾向。

  同時,不少外企500强排行榜上名列前茅的製造業企業出口額佔銷售收入比例超過了70%,超過90%的也不乏其人。由於人民幣匯率昇值有助於我國國內消費的擴張,我們將看到對華投資的外資將更多地從成本導向(即以中國爲低成本加工地)轉向市場導向(即將中國作爲最終銷售市場),這將是未來外資投向的重要變化。

  中國和美元

  文章指出,在匯率改革前,最令人擔心的是中資企業如何應對這種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一年之後,中國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表現比我們此前普遍預期的要優异得多。

  截至今年4月30日,滬深兩市共有93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05年産生的匯兌損益,這些公司2004年合計出現了7.47億元匯兌淨損失,2005年合計却出現了53.74億元淨收益。 從整個宏觀經濟走勢來看,受匯率改革沖擊最大的出口增長仍然非常可觀,貿易順差屢創新高,2005年高達1019億美元,創造了中國年度貿易順差的歷史最高紀錄,在國內外引起强烈反響。2006年1~6月,中國貿易順差又達到了614.4億美元。這些無疑將增强我們持續推進人民幣匯率調整的决心。

  文章認爲,目前,影響人民幣匯率調整的主要因素來自中國自身和美元兩個方面。

  在中國這一方面,經濟增長、淨出口、外匯儲備等經濟基本面數據和政府貨幣政策調整取向,是决定匯率走勢的主要因素。同比屢創新高的貿易順差和信貸、投資過熱持續不斷地給人民幣匯率施加向上壓力,决定了人民幣昇值的長期趨勢。

  而政府貨幣政策調整取向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幣匯率短期內的走向,其他條件相同,則緊縮取向的貨幣政策决策總體上將提昇人民幣匯率。2006年6月19日~22日這一週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創造匯改以來新高,很大程度上便是16日收市後人民銀行宣佈將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所致。

  人民幣匯率走向在相當程度上還取决於美元走勢。若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走强,那麽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很難明顯上昇。2006年5月15日之所以當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破8,重要原因就是當時美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上走强。6月以來人民幣破8頻率加快,總體上也與導致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削弱的因素同步。

  外部壓力减弱

  目前,影響匯率另一個比較突出的因素,是中國貨幣政策决策與外界期望之間的關係。胡錦濤主席2006年4月的美國之行、中國對美貿易失衡與貿易爭端走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金融組織的消息等都被視爲中國可能提昇人民幣匯率的契機。

  文章表示,其實,作爲一個强調獨立自主的大國,中國政府不可能明顯屈從于外界壓力而做匯率調整,2006年4月胡錦濤主席訪美前後人民幣匯率波瀾不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然,這幷不表明中國拒絕來自外界的平等磋商意見,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框架下的多邊磋商可能會對人民幣匯率調整有一定作用。

  在實踐中,美歐就人民幣匯率調整施加的壓力近來顯著减輕,美國新任財政部長鮑爾森就明確表示不主張就人民幣匯率問題向中國施加壓力。而且,倘若深入考察,我們會發現,人民幣昇值有可能在我們的主要出口市場兼貿易爭端壓力的主要來源地——美歐國內市場引起始料未及的負面後果。

  文章認爲,實際上,中國的廉價商品出口和低息融資,對美歐實現近10年來的無通貨膨脹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假如人民幣匯率顯著昇值,加上中國擴大國內消費,國內工資水平提高,中國出口商品價格顯著上昇,可能加大美歐國家的通貨膨脹壓力。

  防患于未然

  文章指出,總的看來,在長期內,人民幣匯率將呈現上昇態勢,但也不可能持續上漲,而是呈現波浪上昇走勢,中間會出現多次回調,貨幣當局也會有意識地引導、調控市場,以免給投機者創造單邊下注盈利的機會。而對投機者而言,他們最好不要繼續盲目携帶大筆海外熱錢涌入中國資産市場,特別是已經很不正常的房地産市場。

  文章稱,在更大的時間和空間跨度上考察,時間也許會給我們的調整創造不同的環境。儘管在當前人民幣匯率昇值預期的環境中,壓制人民幣匯率的投機性貨幣攻擊似乎相當遙遠,但外匯市場從來就變幻莫測,我們不能忘記,1993~1997年間,人民幣昇值壓力不亞于今日,東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後,幾乎是一夜之間,人民幣就轉而承受了巨大的貶值壓力。既然西方國家的加息潮尚未停止,而5月以來新興市場已經發生了劇烈的震蕩,那麽類似1994~1995年墨西哥危機、1997年東亞危機、1998年俄羅斯危機的經濟動蕩未必沒有可能重演。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