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幷購避開“機會”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9 06:57:16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在中國企業的發展之路上,國際化已成爲不可避免的選擇。那麽,現在是否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個合適時機?
 
  市場報發表文章說,對此,歐洲最大的咨詢公司――羅蘭貝格戰略咨詢公司監事會主席羅蘭·貝格回答:絕對是,而且中國企業必須走向世界。中國經濟强大了,中國企業必須要有西方企業那樣的實力,而要想達到這樣的實力必須通過走出去的實踐和學習。國際化之路既可以選擇中國企業擅長的進出口,也可以選擇在國外新建企業的“綠地”運作,還有兼幷與收購。
 
  羅蘭·貝格認爲,像美國、日本這些經驗豐富的企業,無論是幷購本國企業還是幷購外國企業時都有失敗的例子,中國企業的失敗本身不是什麽新鮮事。
 
  但是,中國企業幷購的失敗率要遠遠高於西方企業。其原因很明顯:第一,中國市場經濟的競爭環境還不完善,對於國際競爭挑戰的理解相對有限。中國企業缺乏好的戰略,他們不太擅長事前分析,所以不能很好地了解即將幷購的企業,了解這個企業的優勢和弱點、管理質量和産品質量、品牌價值和渠道價值。跨國幷購失敗的中國企業,更多的是機會導向,而非戰略導向。很多企業想要抓住“買便宜貨”的機會,買的都是些已經破産或接近破産的西方企業。

  第二,文化問題。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工會問題、不同的人力資源問題、不同的價值體系、不同的工作態度。中國企業還不擅長將海外文化與自己企業的文化融合起來。
 
  第三,中國企業在走出國門之前很少認真分析自己。很多中國企業都缺乏足以支撑海外發展、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的資源,尤其缺乏具有國際經驗的管理人才資源。

  第四,很多中國企業不了解外國政府的管理機制和國際資本市場所要求的透明度。
 
  第五,很多中國企業不太願意使用專業咨詢服務。他們會使用律師,因爲這是簽訂合同所必需的。但是文化整合、公司治理等常常是由公司經理們自己來承擔的。而西方企業在幷購時沒有不使用咨詢公司來協助幷購與整合的。建議中國企業在國際化之前更多地使用管理咨詢服務來幫助他們分析自己的長項和短處,來制定正確的戰略,確定合適的進入市場,選擇擁有合適産品綫和合適品牌的合適企業來收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