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起航:中國嘗試"境外經貿合作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21 08:09:48  


  中國嘗試“境外經貿合作區” 

  非洲地區或許將成爲中國平衡貿易收支的計劃開端。 

  消息人士透露,中國將參與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的Lekki自由貿易區,首期建設投資2.67億美元。Lekki自由貿易區首期建設將於2年內完成。中方提供的資金將用於建設電廠、道路和製造工廠。此外,中國還將向尼提供250萬美元優惠貸款,以援助該國的基礎建設。 

  這一投資計劃,被一些專業人士視爲中國平衡貿易收支計劃中的重要一環。 

  在年初的商務部的一次會議上,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提出:中國將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在境外建立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這些區域的主要客戶,將是中國的中小企業。 

  由於在Lekki自由貿易區內生産的商品,主要出口對象是歐美地區,而歐美目前對非洲有很多的貿易優惠政策,因此,中國投資Lekki自由貿易區,或許可被視爲是“境外經貿合作區”的首次嘗試。 

  平衡貿易收支 

  中國將向Lekki自貿區投資的消息,是在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結束對尼日利亞訪問後不久傳出的。4月底,胡錦濤主席分別對美國、沙特和尼日利亞等非洲三國進行了正式訪問。對於這次訪問普遍的看法是,石油問題是關鍵詞。因爲,中國同沙特和非洲三國都簽訂了石油協定。 

  但也有人士認爲,胡錦濤此次出訪的另一個重要成果,是加强了同非洲國家的經貿聯繫,幷爲中國企業到當地投資設廠進行了外交鋪墊。同時可以有效地緩解中國目前的貿易不平衡問題。 

  剛剛出版的《中國外貿形勢春季報告》中指出,中國目前外貿面臨著3個焦點:貿易平衡,利率上漲,油價高企。 

  而參與制訂該報告的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雨時認爲,由於“歐美消費、中國生産”的國際貿易格局不會在短期內改變,因此中國的貿易平衡目標將不會在短期內實現。 

  中國目前保有的巨額貿易順差,使其貿易形勢頗爲嚴峻。2006年以來,中國出口商品接連遭遇來自歐美各國的反傾銷訴訟,涉及傢具、皮鞋、彩電甚至制藥行業。第一季度共有11個國家、地區對中國提出了22項貿易調查,這個數字比2005年同期又有所上漲。 

  如果中國能够利用非洲當地的資源和勞動力生産中國的産品,幷對歐美地區出口,那麽中國目前所面臨的很多針對性的貿易制裁都將會失效。 

  産業轉移的開始 

  但上述情况幷不意味著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目的地,僅僅局限在非洲的這三個國家。不願具名的人士向《財經時報》透露,亞非地區都將是中國企業今後投資的主要目的國。 

  這種選擇絕非偶然。 

  首先中國同大部分亞非國家都有著深厚的友誼。中國企業在這些地方投資可以避免海外投資的政治風險。 

  同時這些地區的勞動力成本也較低,也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利用當地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可以使得中國商品的價格優勢可以繼續保持。 

  目前這些國家也十分歡迎來自中國的投資。因爲,中國的投資不僅可以解决當地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可以讓這些國家“學到經濟高速發展的經驗”。 

  中國對外投資的增加無异將拉開新的一輪産業轉移的序幕。因爲在目前的情况下,除石油能源行業,中國的對外直接投資將更多地集中在有優勢的領域,如紡織品等行業。 

  據了解,目前已經有部分紹興的紡織企業開始在東盟和非洲地區投資建廠。 

  企業擔綱 

  有一種消息稱,中國此次在尼日利亞的投資幷非是政府投資,而是由企業出面。據悉,中國土木工程集團公司獲將成爲這次投資的主體,但該公司不願確認這一消息。知情人士對此的解釋是,由於目前的招投標尚未結束,該公司不便作出答覆。 

  但商務部的一位專家則指出,今後的這類海外投資都將是企業行爲,而不是政府行爲。中國政府對此的支持,最多限於向這些投資提供低息或者貼息貸款。 

  同時對於中國還將建立的其他“境外經貿合作區”的方式,這位專家也認爲,這將根據當地的具體情况而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後一段時期內,類似于外國在中國建立的加工貿易區的“境外經貿合作區”將迅速出現。

  來源: 財經時報 作者:鈕鍵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