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五個制高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3 06:54:26  


搶佔制高點對於克敵制勝十分重要,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同樣十分重要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都明白一個非常淺顯且適用的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站得高才能跳得遠,在軍事上叫搶佔制高點。搶佔制高點對於克敵制勝十分重要,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同樣十分重要。中國經濟時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米建國文章,依據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所處的發展階段、發展特徵、發展任務、發展條件以及科技進步趨勢,指出當前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的制高點有五個:

  一是制度建設。提到制度,不能不提到1993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諾思有一句名言:“制度高於一切”。諾思認爲,創新、規模經濟、教育、投資、資本積纍等,幷不是經濟增長的原因,它們本身就是經濟增長,或者說是經濟增長的表現。而真正的經濟增長,是制度和産權,其中,制度是關鍵,制度的核心是産權。就是說,除非經濟制度是有效率的,否則,經濟增長不會簡單發生,即有效率的經濟制度是經濟增長的關鍵。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增長就是制度高於一切的有力佐證。正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調動了方方面面創造財富的積極性,釋放了中國的生産力,實現了鄧小平宏偉規劃中的前兩步走的戰略目標。但是,我們還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目前的經濟制度仍然是不完善的,還是框架性的,制度創新的空間還很大,與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有距離。所以,繼續進行改革攻堅,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成世界上最完善、最先進、有中國特色的經濟制度,不僅是一項具有綱舉目張意義的重大歷史使命,也是决定中國能否有效地實現科學發展、自主創新、社會和諧的重大問題。

  二是文化發展。在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衆多因素中,文化起决定性作用。我們常說,觀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其實,文化才是最深層、最內在、最高端的東西。思想觀念支配行爲,而文化潜移默化地左右著思想觀念。其邏輯關係是:文化决定思想觀念,思想觀念决定行爲。社會主義是一種意識形態,更是一種文化。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際上就是植根于中國文化底蘊的經濟體制,其他的任何體制在目前的中國都行不通。中國政治經濟之所以長期具有封建政治、封建經濟的烙印,就是因爲“王權治衆”、“家國一體”、“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封建文化還在方方面面潜移默化地左右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支配著人們的行爲。爲什麽江浙滬一帶商品經濟發展相對較快,市場經濟體制發育迅速?這也是文化的原因。因爲,在明末清初,中國工商業首先是從這裡發展起來的,工商文化與市場文化天然相通,促使市場經濟體制在這一帶發展得會快一些。相反,在農本文化佔統治地位的西部,市場經濟體制的發育就相對慢一些。

  總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經濟,體現民主、公平、正義、誠信、文明、創新、和諧友愛和環境優美的社會,必須以健康的高度發展的文化爲支撑。不久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了《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其對中國今後經濟、政治、社會發展的重大意義將逐步得到顯現。

  三是信息化。信息的發展和應用,使經濟、社會、文化發生著天翻地覆式的變化。信息化不僅僅是效率的提高,它還迅速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方式。黨的十六大明確指出,要大力推進信息化,加快建設現代化;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現代化。當今的工業化,是有著豐富信息化內涵的工業化。之所以說當代社會是信息社會,是因爲沒有信息化就沒有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信息化已是現代化的代名詞。如果把生産力與生産關係、生産力與社會文明之間的發展關繫聯繫起來考量,人類文明已經經歷了農業文明、商業文明、工業文明,目前已經開始邁進信息文明時代。

  在當代的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信息化强國往往居於經濟發展的宗主國地位,信息化弱國則處於經濟殖民地境地。在信息發展方面的長期落後,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會被逐漸邊緣化,也必然會拉大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數字鴻溝。而數字鴻溝會演變成經濟鴻溝和貧富差距,會演變成强弱懸殊。我們趕超發達國家,在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必須加大力度,高效率地實施國民經濟和社會的信息化戰略。在全國人大十届四次會議上剛剛通過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規劃了國家的信息化建設重點,把“積極推進信息化”作爲第十五章單列了出來。基本內容包括:加快製造業信息化、深度開發信息資源、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和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四個方面。

  信息化的制高點意義和信息工作在整個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還在於:1、從信息化發展的趨勢看,未來一個國家乃至世界的經濟中心,很可能既不是製造業中心,也不是金融中心,而是可以配置資金流、物流、人才流和技術流的信息中心。2、結合信息工作看體制,從邏輯關係上講,如果說有效率的經濟制度是經濟增長的體制性原因,那麽,透明的充分的對稱的信息服務,則是好的體制高效運轉的重要因素。3、文化和文明本身也是有層次的。祗有和信息化結合在一起的文化和文明,即信息文明才是當代文化和文明的最高層次。
 
  四是建立我們掌控的跨國公司。今後的世界,是跨國公司掌控的世界。跨國公司的産生與發展是企業發展規律的産物。祗有跨國公司才能跨過社會制度的差异和意識形態方面的障礙,在世界範圍開展業務活動。正是跨國公司的活動,把國家利益與企業利益有機結合起來,不僅可以强有力地推動國家戰略的實施,也推動著世界政治經濟的發展,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整合著制度差异和意識形態分歧,通過經濟資源配置過程實現不同文化的融合,消除歧見,彌合差別,推進全球經濟一體化乃至政治上的趨同。從這個意義上講,企業發展才是真正的人類走向世界大同之橋、之船。我們實施“走出去”戰略,必須把跨國公司作爲一個至關重要的制高點,通過建立我們掌控的跨國公司爲載體,逐步實現中華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目標。

  五是在自主創新中抓標準。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著力提昇産業層次和技術水平。要在一些重要産業盡快掌握核心技術和系統集成能力,形成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技術、産品和標準。”在産品、技術和標準三者的關係中,標準處於價值鏈的最高端,處於價值鏈中的宗主國地位,技術和産品都是標準的殖民地。

  比如,在信息化領域,信息標準又居於信息産業發展的宗主國地位,信息産品無疑是信息標準的殖民地。如果說,信息化是現代經濟發展的制高點,那麽,信息標準則是信息産業的制高點。在實施中國信息化促進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戰略過程中,必須抓住機遇,跳出以前走過的以市場換資金——以市場換産品——以市場換技術的老路,把信息標準的制定與開發放在信息化發展戰略的首要位置,實施以市場換標準的信息産業發展戰略。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在世界上許多産品、許多技術都採用中國標準,在國際經濟大格局中,不僅我們的利益權重增大,我們對經濟乃至政治的發言權也會增大。

  文章認爲,搶佔制高點必須强化能力建設,强化能力建設必須以提高全體國民素質爲出發點和落脚點。

  改革開發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主要是體制創新帶來的能力釋放。今後的發展,要在繼續推進體制創新的同時,强化能力建設。能力建設是龐大的系統工程。在能力建設系統中,最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是應切實抓好教育。百年大計,教育爲本。基本思路是:鞏固九年義務教育,規劃實施12年義務教育,發展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在教育中重視能力訓練。真正制約中國全面工業化、城市化、現代化的瓶頸,不是別的,而是如何健全我們的全民教育體系,改變學歷與能力脫節的現象,通過多種形式的素質教育和能力訓練,提高國民的創新能力。國民的素質提高了,創新能力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昇經濟結構,建立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創新型國家,實現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四位一體協調發展的文明社會,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