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均衡與中國“僞”過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09 07:58:11  


  中評社香港6月9日電/2005年,中國的投資率上昇到43.3%,居民消費率下降到38.2%。今年一季度,投資又大幅增長了27.7%,是消費增長率的一倍,由分配所導致的生産規模過大與消費規模過小的矛盾仍在發展,這是否說明生産過剩危機將在2007~2008年之間爆發呢?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王建文章稱,在密切跟踪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很特別的現象,就是去年投資增長幅度最大和利潤增長幅度最高的10位産業中,分別有5個和6個是消費類産業。

  文章分析,今年頭4個月,在城鎮投資增長類中,從製造業看,在超過60%增長率的13個産業中,又有9個是消費類産業,是國內消費需求拉動了投資嗎?顯然不是如此。它們基本都是一些面向出口的産業群,如紡織服裝等,這就說明,在相當程度上是外需在拉動中國投資的高增長。這在改革開放以來是從沒出現過的。

  全球經濟“新均衡”

  文章表示,現在全世界都在討論所謂“全球經濟失衡”問題。從另一方面看,這種失衡是被一種新的全球經濟均衡關係所代替的,這就是美國日益增長的貿易逆差對應于東亞地區特別是中國日益增長的貿易順差,美國日益擴大的負儲蓄對應于東亞和中國日益擴大的淨儲蓄,美國的需求增長對應于東亞與中國的供給增長。

  經濟發展水平差距的表現之一是各類生産要素價格的差距。中美在二戰後的長時間中,經濟體系長期隔絕,由此形成了高低懸殊的價格體系。

  冷戰結束後,東方國家紛紛轉入市場經濟體系,長期橫亘在南、北國家之間的經濟藩籬終於被打破,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間的巨大的生産要素價格差,也立即展現在發達國家的産業資本面前。由資本追逐利潤的强烈動機所驅動,發達國家的産業資本開始了向發展中國家大規模流動,由此形成“第三次”全球化浪潮。據世行剛發表的2005年全球金融報告,去年從發達國家流入發展中國家的私人資本達到了前所未有的4910億美元,比上年猛增63%。

  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使國內的商品生産迅速减少,必然會形成持續擴大的貿易逆差。在新全球化浪潮中美國走得最快,貿易逆差的擴展速度也就最快。美國的經常項逆差今年肯定要超過GDP的7%。目前美國進口的物質産品,已經相當于國內物質産品消費的40%。

  由於在戰後50年的長期過程中,在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形成了幾十倍的生産要素價格差,使傳統的通過匯率來調整貿易平衡的機制完全失效了。匯率調整一般有百分之幾十的幅度已經是十分巨大了,但是相對於百分之幾千的生産要素差距,作用微乎其微。去年7月中國政府調整了匯率政策,到今年4月人民幣已經對美元昇值了3%以上,但今年前4個月中國的出口仍强勁增長了25.8%,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中國的出口商品單價獲得大幅度提高。據中國紡織品貿易商會的數據,今年一季度中國出口紡織品和服裝的價格,對美提高了15%,對歐提高了28%。由於價格上漲幅度大大超過了匯率上昇幅度,就擋不住中國出口增長的强勁勢頭,也是面向出口的消費類産業利潤大增,和吸引來大量投資的根本原因。

  如果中國與發達國家例如工資等的生産要素差距有幾十倍之巨,即便考慮到人民幣昇值因素,把這些差距拉近到10倍以內也要20年上下,如此,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吸納發達國家的産業轉移投資目前就祗是剛剛開了個頭,更大的産業轉移浪潮還在後面,新的全球化格局就還會繼續深入發展。

  解决生産過剩“新途徑”

  文章認爲,立足于這樣一個全球經濟背景下來看中國的生産過剩矛盾,應該引起一些新思考。

  首先,收入分配矛盾會引起生産過剩危機的出現,是基於儲蓄不能順利轉化成投資,從而導致供給與需求、生産與消費的不平衡。但是在新全球化格局的背景下,中國儲蓄與投資的擴張,雖然導致了國內總供給超出國內總需求的水平,但是若國際上存在著一個持續擴大的外部需求,能够充分吸納中國的淨儲蓄與淨産出的增加,則也不會引起國內的生産過剩矛盾演變成危機,因爲國際需求會成爲國內生産過剩的對沖機制。

  其次,應當高度關注美元危機對中國出口增長的不利影響,但是美元弱就是歐元、日元走强,而歐、日等經濟體也在走上産業轉移和擴大貿易逆差的道路,因此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不斷增長的淨儲蓄不是會被美國所吸納,就是會被歐、日吸納,對中國來說,除了美元形態爲主的外匯儲備會受到損失外,對貿易來說,僅是貿易順差方向的改變。

  第三,在中國收入分配矛盾是遲早要解决的,但從目前的體制和發展情况看,要想從根本上理順收入分配關係可能需要很長時間。但新的全球均衡格局也有20年上下的發展期,這就給中國逐步調整收入分配關係留下了足够的空間與時間。

  總之,由於歷史條件發生了變化,已經使中國生産過剩矛盾的解决具有了新的轉化條件,即生産與消費在國內的不平衡,可以通過擴大外需來解决,這樣就使得我們必須把宏觀調控與中期戰略的重點,要更多地放到協調外需與內需的關係上面,通過擴大外需來避免生産過剩危機的爆發。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