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人民日報:中國援非政策深得人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22 12:11:00  


  中評社香港6月22日電/人民日報海外版望海樓今日刊登評論文章說,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始於1956年。半個世紀以來,中國在自身經濟困難的情況下,給予非洲各國人民以寶貴的支持和力所能及的援助。50年來,中國向非洲提供的各方面的援助有444億元人民幣,大約實施了900個基礎設施和社會公益項目。近年來,中國又減免了非31個重債窮國的債務156筆,共計105億元人民幣;並忠實地履行了3年前在第二屆中非合作論壇上的承諾,為非洲培訓1萬名各類人才。

  中國本身也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力所能及的經濟援助屬於“南南合作”的範疇。中國對非洲提供的援助雖然數量有限,但成效十分顯著,合作雙方都從中受益:中國的援助不僅支持了非洲國家的政治獨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而且推動了中非經貿關係乃至整個雙邊關係的發展,拓展了中國的外交空間和國際影響,並對捍衛中國的主權和統一、支援中國的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文章指出,中國對非援助之所以深得非洲國家政府和人民的廣泛讚譽,與中國政府在對非援助政策上所堅持的原則是分不開的。較之西方國家,中國對非援助政策有自己的傳統和特色:

  首先,中國從不對經濟援助附加任何政治條件,不干涉受援國的內政,也絕不要求任何特權。其二,中國向非洲國家提供經濟援助的目的旨在提高非洲受援國的造血功能,增強其自力更生的能力,注重幫助受援國培訓技術人員和管理人才。其三,在援助領域和項目的選擇上,中國急朋友所急,根據非洲國家的優先考慮和實際需要確定專案,並注重援助專案的實效性。其四,中國政府一貫根據平等互利的原則向非洲國家提供援助,並始終強調援助不是單方面的施捨,而認為援助和支持是相互的。

  中國對非援助政策的上述特點在20世紀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提出的“八項原則”和“四項原則”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此次溫家寶總理在訪非途中也多次重申了上述原則。非洲國家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的忠實盟友並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與中國長期以來對非洲國家真誠無私的援助是分不開的。

  文章認為,中國對非援助是一項長期、戰略性的政策。這一方面是因為非洲目前仍然是全球最不發達國家和重債窮國最集中的大陸,上個世紀末以來,非洲總體經濟形勢有所好轉,但多數非洲國家仍處境艱難,經濟發展非常需要外援;另一方面,中國對非援助始終是中非經貿合作關係,乃至整個雙邊關係中的一個特殊的領域,原因在於官方發展援助是一種政府行為,它在相當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的對非政策及其走勢。

  正是鑒於非洲國家的實際困難,同時也是為發展同非洲面向21世紀長期穩定的全面合作關係,繼2000年10月在北京召開的首屆“中非合作論壇”之後,在今年1月發表的《中國對非洲政策檔》中,中國政府又重申將根據自身財力和經濟發展狀況,繼續向非洲國家提供並逐步增加力所能及的援助。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