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沃爾瑪工會看跨國公司與經濟主權對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8-07 07:55:41  


  7月30日,《工人日報》頭版發表文章稱,沃爾瑪深國投百貨有限公司晋江店工會成立。這條被國際媒體反復引用的簡練新聞留下重重疑問:沃爾瑪晋江店會不會因此關閉?這些會員有沒有可能被逐個開除?

  就在去年,北美地區的沃爾瑪魁北克省Saguenay分店的勞工組建了工會,隨即沃爾瑪關閉該店。沃爾瑪的理由冠冕堂皇,關閉是因爲分店沒有贏利。在歐洲的沃爾瑪多個分店關閉的爭議中也有勞工組建工會的迹象可循。因此,沃爾瑪似乎被創始人山姆•沃爾頓所言“工會是一股分裂的力量會使公司喪失凝聚力”的魔咒所驅。

  但在中國,有三項議題必須考慮。

  首先,中國工會把沃爾瑪作爲考驗其能力的試金石,去年10月下旬,全國人大執法檢查組、中華全國總工會在遼寧、上海、浙江等地檢查《工會法》貫徹實施情况的報告被媒體披露,沃爾瑪、柯達、戴爾、三星等著名跨國公司受到指責。但就是沃爾瑪拒不回應,因此被推到風口浪尖。根據記錄,2001年到2002年,全國總工會深圳分支機構工作人員已幾十次到沃爾瑪深圳總部溝通,却一直未果。因此,晋江店工會的成立無疑是歷史性的。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徐德明親自到場,工會在零點成立,地點不在沃爾瑪晋江店。更有意思的是,工會的成員剛好是25人,這恰恰是按工會法成立基層工會委員會的最低人數要求。

  沃爾瑪在中國也是成就和危機幷存。2004年2月9日,美國全國勞工委員會等機構發表一份報告,指責廣東兩家沃爾瑪供貨商存在工作環境惡劣、剋扣工人最低工資、非法强迫工人加班等情况。而沃爾瑪公司首席執行長李斯閣則表示,中國是唯一一個有可能複製公司在美國的規模和成功的市場。

  中國出口導向政策也導致對沃爾瑪的依賴。美國《商業週刊》報道,每年中國對美出口總額的10%進入了沃爾瑪銷售系統。2002年沃爾瑪在中國採購總額約120億美元,2003年達到180億美元,當前數值遠遠高於這個數字。美國知名公司有意控制一條警戒綫,沃爾瑪的採購量不能佔自己出廠貨物的30%。但中國的許多企業却期待著“沃爾瑪能够包廠”,從而裁撤自己的銷售部。沃爾瑪在泉州設立了一個採購分中心,就是當地的鞋業和服裝業商人强烈要求的産物。因此許多人認爲,中國製造已變爲Madeforwal-mart(爲沃爾瑪製造)。

  根據世界銀行發表的《2000/2001世界發展報告》,在1999年所能採集到數據的206個國家和地區中,僅有69個國家的國民生産總值超過100億美元。而《財富》雜誌公佈的1995年全球5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排行榜上,有440家公司的年銷售額超過100億美元。可見,跨國公司的財力已足以與各國的經濟主權相抗衡。同時,追逐利益最大化的跨國公司與意在逐步改善國內居民福利的發展中國家必有沖突。中國的情况也是如此。從長遠來看,應把工會事件與跨國公司經濟主權入侵聯繫起來。
 
  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作者:吳木鑾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