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美國對伊朗動手尚未到最後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04 14:41:20  


  
  伊朗的底牌靈不靈呢

  美國擁有世界最先進的武器,擁有強大的軍事打擊力量,以它的現代科學技術裝備起來的戰爭機器,一旦攻打伊朗,在軍事技術上不困難,武力上遠勝於伊朗,雙方勝負無懸念。那麼,伊朗仍堅持強硬立場,人們不禁疑惑,伊朗為何敢如此強硬?它究竟有多少底牌?

  首先,伊朗既然有膽量揭開封條,恢復鈾濃縮活動,至少一定程度上表明它不懼怕美國。內賈德政府在核問題上的強硬政策心中有數,他是根據國內和國際局勢而實施的,也是有理、有節、有分寸的。伊朗的核活動一直沒有違規,未“越雷池”,重新開啟的核活動也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下進行的,並不違法。伊朗在其境內從事核燃料研究和生產並未違規,恢復核燃料研究,事先通知了國際原子能機構,具有合法性。

  其次,俄、法、中等大國不同意對伊制裁或動用武力。伊朗相信,美國若再像對付伊拉克那樣,拿不出證據就開戰,恐怕也要三思。美國、歐洲三國與伊朗存在“利益交匯”,伊朗核問題是個綜合性問題,“牽一髮而動全身”。俄羅斯在伊朗有很大的經濟利益,一直與伊朗談判的歐洲三國也有重大的經濟利益。包括中國在伊朗也有能源利益,每年從伊朗進口400萬噸石油,有100億美元的經貿合同,有水電站工程、地鐵工程、修路等工程項目。

  第三,美國有求於伊朗,在反恐問題上需要伊朗密切合作,美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問題上都有過合作,維持兩伊邊境和伊阿邊境“秩序”需要伊朗的配合;一旦激怒伊朗,伊朗只要對武裝分子過境進入伊拉克或阿富汗採取“裝聾做啞”的態度,那就足夠美國難受了。

  第四,伊朗手中握有一張硬牌,威脅說要封鎖霍爾木茲海峽,切斷海上石油通道,製造油價暴漲恐慌,襲擊美國遊弋在波斯灣的軍艦等,這不僅對美國而且對歐洲都有影響。內賈德總統多次說,美國一旦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一定“讓美國承受比伊朗更嚴重的損失”。3月12日,伊朗說不使用石油外交武器,這只是外交辭令,一旦真打起來,就很難說了。

  第五,伊朗能聯絡伊拉克台上的什葉派,還可以以反美旗號聯合伊拉克的遜尼派,“挖掘”他們的反美情緒;伊朗與敘利亞原本就是鐵哥們,2006年兩國簽署了《雙邊防務協議》;與巴基斯坦關係不錯,與它支持的黎巴嫩真主党早就是盟友,真主党在黎巴嫩議會中佔有多數席位;與巴勒斯坦新上台的哈馬斯組織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關係密切,早在1990年12月,亞辛領導的哈馬斯數名高官訪問德黑蘭時,得到伊朗每年提供數百億美元的資助,伊朗的資助如今正得到回報。近日,內賈德在大馬士革會見了真主党、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伊朗與上述國家和組織聯合行動,在中東地區掀起伊斯蘭反美風暴,完全是有可能的,伊朗這一系列的殺手鐧會給布希造成十分被動的局面。

  第六,軍事行動將產生的後果對任何一方都是一把雙刃劍,對伊朗不利,對美國同樣也不利。不錯,布希可以在軍事上很快地拿下伊朗,也可以迅速地摧毀伊朗的核設施,推遲伊朗的核計劃,但“消化”戰後的伊朗一定不容易,難題尤其多。如,為控制伊朗,美國將不得不配置經濟、軍事、外交資源,進行長期投入。伊拉克戰後的泥潭已經夠布希受的了,若再加上伊朗的戰後泥潭,豈不是雪上加霜?況且,伊朗比伊拉克戰後的問題可能嚴重得多。可以認為,美國採取軍事手段會十分謹慎,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手。

  第七、伊朗有兩手準備——抵抗軍事打擊和外交努力。鑒於對伊朗外交政策的分析,伊朗強硬立場會限制在一定程度內,它不會不顧及美國對其實施軍事打擊的威脅,它強硬立場的目的恰恰是謀取避免美國動武。

  伊朗外交政策務實靈活,根據以往經驗,在關鍵時刻伊朗會選擇作出讓步甚至重大讓步。如,九一一後,伊朗曾主動提出與美國在瑞士談判。2003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給伊朗設了最後期限(2003年10月31日),在嚴峻的國際重壓下,伊朗主動與英、法、德積極磋商,最終簽定了德黑蘭聲明,同意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公開其核計劃,暫停鈾濃縮活動,接受原子能機構的檢查並與其加強合作。10月24日,伊朗在德黑蘭機場將開展核研究活動的全部文件移交給國際原子能機構,從而化解了核危機,沒給美國留下軍事打擊的藉口。有鑒於此,談判技巧,討價還價,先硬後軟,進兩步,退一步等策略是伊朗高度靈活的外交手段。

  伊朗雖然在核問題上態度強硬,但仍留有餘地,表達了談判仍是正確途徑,一直在進行外交努力和突圍,努力改善與鄰國的關係,爭取歐洲的支持,取得俄羅斯的幫助。上述幾張底牌到底靈不靈,有待密切觀察。
  
  伊朗核問題的前景
  
  顯然,美國迫伊朗“棄核”已到了一個很危險的關頭,形勢如同當年迫使薩達姆放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一樣。但總體上看,美國近期不會對伊實施軍事行動,根據如下:

  一、動手時機尚不成熟

  美國已陷入伊拉克戰後的泥潭,死傷官兵數字現已達2300人,還在不斷攀升;美軍軍力的調配捉襟見肘,美國陸軍兵力48萬人,部署在伊拉克有13.8萬人,何時撤出還是未知數。美國的軍費開支已創歷史記錄,2003年為3790億美元,2004年為4005億美元,2005年為4017億美元,2006年布希提交的國防預算是4193億美元。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後的局勢牽扯著美國的精力,儘管伊朗核危機已經沸沸揚揚,但短期內美國無暇在伊朗開闢一個新戰場,對伊動武還沒到最後時刻。況且,國際社會尚未放棄和平的努力,還在積極創造談判的機會,希望能在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

  二、伊朗不會鋌而走險

  內賈德總統的強硬態度並不一定必然導致伊朗在核問題上“一條道走到黑”或鋌而走險。伊朗是個“一國兩君”的國家,內賈德總統並不享有核外交的決定權,最高精神領袖哈梅內伊掌握著決定權。內賈德曾在自己的競選網站上表示,不排除與美國複交的可能性。即使現在問題已經很嚴峻,但和談解決的空間尚存。 

  三、最新情況顯示,3月16日,布希已批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扎爾梅•哈利勒扎德就伊拉克問題與伊朗舉行會談,這驗證了美國在伊拉克問題上有求於伊朗,伊朗看起來還真有“金鋼鑽”,在伊拉克局勢日趨混亂,瀕臨內戰邊緣時,美國要與伊朗進行磋商,雙方在磋商伊拉克問題的同時,是否會拿伊朗核問題做交易,尚不得而知。不過,這至少透出美國在打伊朗問題上底氣不足,欲借助伊朗的力量來穩定越來越糟的伊拉克局勢,伊朗對伊拉克問題有一定的影響力和發言權。

  四、美國正著手建立“大國制裁聯盟”

  如美國所願,伊朗核問題提交了安理會,但這又能怎麼辦呢?其實,安理會也無良策。美國主張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聯合起來,建立一個統一戰線,迫伊朗“棄核”,但這十分困難。採取什麼方式解決伊朗問題,可供布希政府選擇的方法並不多,無非是以下兩種方式:   

  1、先發制人,軍事打擊。這個方式最簡單,很快就可以解決問題,但先發制人理論已經靠不住了,伊拉克戰爭後遺症很嚴重,這勢必影響到美國的決策。眼下,美國對伊朗採取伊拉克戰爭的方式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定點空中打擊”,徹底摧毀伊朗核設施。

  2、更迭伊朗現政權。其實,單是解決伊朗核問題並不複雜,空襲就可以,這對美國不存在技術問題;而問題的根本在於,美國在瞄準伊朗核問題時,心裏想的卻是更迭伊朗現政權,將其改造成親美政權,重新納入親美行列,這則是費時、費力的事。當前,美國對伊朗加大恐嚇力度的目的是:以壓促變,希望伊朗內部發生變化。不過,伊朗軟硬不吃,態度強硬,很難在內部打開缺口,實在令美國頭痛。

  3月29日,聯合國安理會一致通過了有關伊朗核計劃的主席聲明,聲明明確要求伊朗在30天內停止全部同鈾濃縮有關的活動。伊朗面臨嚴峻的兩難抉擇,要麼堅持現有立場,要麼合作,做有條件的妥協。合作或對抗,難以選擇。保存鈾濃縮的能力和權利是伊朗妥協的底線和不可動搖的原則。十分清楚,美國對伊進行軍事打擊的危險並未過去。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6年5月號,總第101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