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過剩”的潜在危機是“加劇失業”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9 07:37:21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國家統計局日前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由於部分行業盲目投資、低水平擴張,加之中國經濟增長方式粗放、體制機制不完善,一些行業存在潜在的産能過剩問題。其中,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銅冶煉行業産能過剩問題突出,水泥、電力、煤炭、紡織行業也潜在著産能過剩的問題。中國改革報文章如是說。

  産能過剩 利潤下降
 
  鋼鐵産業生産能力已經大於市場需求1.2億噸,仍有在建能力7000萬噸、擬建能力8000萬噸;電解鋁行業産能已經高達1030萬噸,閑置能力就有260萬噸;鐵合金行業現有生産能力2213萬噸,企業開工率僅有40%左右;焦炭行業産能超出需求1億噸,仍有在建和擬建能力各3000萬噸;電石行業現有生産能力1600萬噸,仍有一半能力放空;銅冶煉行業建設總能力205萬噸,是2004年底的1.3倍,2007年底將形成近370萬噸的能力,遠遠超過當年國內銅精礦預計保障能力;汽車行業産能已經過剩200萬輛,在建能力220萬輛,正在醞釀和籌劃的新上能力達800萬輛…… 

  儘管針對産能過剩的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及時採取有力的調控措施,使這些行業的投資增幅明顯回落。但是,由於産能過剩的矛盾幷沒有從體制與機制上徹底根治,這些行業在總量過剩的同時,企業組織結構、技術結構和産品結構不合理的矛盾依然突出,潜在的産能過剩問題不容忽視。
 
  與産能過剩相伴而生的是,企業的效益大幅度下滑,虧損企業不斷增加。鋼鐵行業前10個月産成品庫存增長49%,利潤增幅僅11.2%,同比回落52.2個百分點。水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0.6%。汽車行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36.7%,虧損企業虧損額增長86.2%。調查得出如下結論: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如果不抓緊解决,資源環境約束的矛盾就會明顯加劇,結構不協調的矛盾就會更加突出,企業倒閉和職工失業就會顯著增加,銀行呆壞賬就會進一步擴大。因此,産能過剩將直接影響我國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供需失衡 引發失業 

  産能過剩引發企業利潤下降,而更多非公有制企業將來承擔這塊成本,這些企業勢必要通過减員來吸收消化這塊成本負擔。據統計,中國新增就業崗位的80%以上來自非公有制企業。一旦减員,甚至祗要不再吸納新的勞動力,就會使整個失業人口急劇增加。
 
  專家表示,從歷史經驗看,化解産能過剩必然要付出相應代價。在西方發達國家資本原始積纍初期,産能過剩就是通過爆發週期性的經濟危機來解决的。在危機來臨時,資本家會將大桶的牛奶倒入大海,這樣反而會降低經營成本,度過産能過剩經濟危機這道坎。有專家認爲,産能過剩對經濟增速的影響甚微,對企業利潤的影響則相對明顯。另有專家表示,産能過剩更爲嚴峻的問題是導致十分嚴重的失業問題。
 
  這種擔心幷非杞人憂天。1996年,出現新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失業高峰。據官方公佈的數字,當年底城鎮的登記失業人口是530萬,失業率爲2.98%,僅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但事實上,當年僅下崗職工就接近800萬,當年失業人口約1300萬,失業率接近8%,比上年翻一番還不止。造成當時失業人口急劇增加的原因是,1996年正好處於上一輪經濟增長高位回落期,前幾年經濟高漲時期固定資産投資形成的高産能開始大量釋放,市場供需嚴重失衡,企業利潤大幅下降,預算內企業的淨銷售利潤率降到歷史最低點,全年虧損企業的虧損總額與上年相比增長了27.6倍。

  當前運行狀况與上次失業高峰爆發前有不少類似之處:都是剛從本輪經濟高點開始回落;都面臨著前期形成的高産能開始釋放的局面;企業利潤都在急劇下降。某種意義上講,當前的經濟狀况甚至比當年還要嚴重。有關資料顯示,前幾年經濟高漲中所形成的新增産能又達到前所未有的規模。這就意味著,即將面臨的産能過剩局面之嚴峻也將前所未有。
 
  那麽,新的一輪失業高峰是否會接踵而來呢?一個不利的因素是,國有企業對就業的貢獻已經不佔主要地位。這些年來,中國新增就業崗位的80%以上來自中小企業,而中小企業中絕大部分都是非公有制企業。在這種情况下,非公有制企業即使不“减員增效”,祗要不再吸納新的勞動力,一年新增1000萬的勞動力無處消化,就會使得整個失業人口急劇增加。
 
  從各種迹象看,各界儘管對失業問題一直較爲關注,但是很少將産能過剩的影響考慮其中,因而對即將到來的困難缺乏充分認識和必要準備。未來二三年內失業增長是一種必然,因此未雨綢繆會减少危機來臨時的應對失誤。從緩解産能過剩負面影響的角度來說,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盡快讓中國産能過剩行業盡快度過這場危機,重新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 

  一輪經濟過熱後,總要付出一定的代價。經濟學家普遍認爲,今年一定會出現的産能過剩,便是這種代價。産能過剩是所有市場經濟國家必定要經歷的,它是經濟週期性波動造成的。中國的産能過剩,有其合理的部分,但更多是轉型經濟的特殊性導致的。産能過剩會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價格競爭激烈、銀行呆壞賬增加,進而影響就業水平,帶來更多國際貿易糾紛,最終减緩經濟增長速度。
 
  如何化解産能過剩的壓力成爲當前政府重要的議題,引發學界的熱烈探討。學界普遍認爲,成功化解本次産能過剩的危機,宏觀調控手段應更多採用法律和深化改革,而少用行政手段,企業將更多地轉向技術創新,降低成本,最終使我國的經濟體制向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邁出一大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