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居屋「貨尾」適時推出使命完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9 10:16:16  


  中評社香港4月29日電/香港《大公報》今日刊登社論說,房屋委員會昨日公布出售居屋「貨尾」的詳細時間表。由明(○七)年至○九年,一萬六千個居屋單位將以每年兩期的方式推出發售,每期推出二千至三千個單位。

  社論說,有關時間表公布後,市場業界反應大致正面。多家地產代理商發言人均指出,房會以分年、分期的方式推售公屋「貨尾」單位,對樓市不會構成太大壓力或衝擊。未來三年,每年的新屋需求量估計為二萬個,而建屋量則約為一千六百個,即未來三年樓宇市場將會出現「求大於供」的局面,如此市場積存的一萬七千多個單位可以逐步消化,樓價亦不愁沒有足夠支持。政府此時宣布明年起重售居屋,正好配合樓市的整體發展,予人樓市前景可以樂觀的印象。

  對市民而言,居屋由於免地價,樓價較私人樓宇低三至四成,一些正徘徊在市場邊緣的低收入家庭或年輕新婚夫婦正好抓緊重售居屋作為「上車」的最佳機會。按現行機制,居屋白表申請者的入息規限為二人家庭每月二萬二千元及資產不逾六十萬,一人家庭則減半,因此可以估計,爭取「上車」者將大不乏人。而明年首期推出的有黃大仙嘉峰台、沙田愉翠苑及天水圍天富苑共三千個單位,前者位於九龍市區,地點罕有,且為私人發展商參建,估計受歡迎的程度會更大。而黃大仙、沙田兩區目前暫未見明年有私樓新盤供應。

  此次重售的居屋「貨尾」,有些已落成空置多年,對此房署表示將會動用二千八百萬元為所有單位進行翻新修繕,並承諾繼續提供十年結構安全保證。而推出的居屋「貨尾」,房署將不再提供首兩年原價「回購」的保證,但同時亦撤銷轉售限制,容許業主在補地價後隨時可以轉售。對此幾點新規定,有意「上車」者宜加以注意及考慮。

  隨著此一萬六千個「貨尾」單位未來三年內逐步售罄,政府的居者有其屋計劃將會成為本港房屋發展史上的一個「歷史名詞」。而際此「蓋棺論定」之際,對居屋的「歷史功過」,似乎亦有給予客觀、公道評價的必要。

  特區政府是在二○○二年十一月宣布「無限期停建居屋」的,當時一併公布的,還有停止定期拍賣土地改以「勾地」方式供應、終止租置計劃、取消租管、取消炒樓限制等一系列共九項措施,而當時政府雖然否認「救市」的說法,但亦不諱言這是為了「穩定樓市」的必要措施。在此之前,本港樓市「水深火熱」,「負資產」滿街,全社會陷入了「經濟差、樓市差;樓市差、經濟更差」的困境,各行各業均叫苦連天,「八萬五」成了前特首董建華施政失誤的一大「罪狀」。在此情況下,政府不得不宣布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忍痛對「居者有其屋」一刀揮下。但是數以萬計的低收入家庭因「居屋」計劃而得以自置居所,完成置業夢想,其「功績」亦不容全面否定。

  社論指出,事實是,回歸後樓市崩潰一發不可收拾,有其多方面的因素,包括九七前樓價瘋狂飆升造成的泡沫爆破及亞洲金融風暴的衝擊,「八萬五」生不逢時,並非「罪魁禍首」,居屋更不過是「替罪羔羊」而已。

  不過,前事之師,特區政府從「八萬五」及居屋的成敗毀譽中已經得到更多有益的經驗和啟示。在住屋問題上,政府有責任為低收入家庭、確實有困難者提供居所,但這條界線必須嚴格訂在「確有需要」,而居屋正正就是踩入了市場經濟的「灰色地帶」,成為公共房屋與私樓之間的「異形」,令政府的角色變得模糊不清。

  目前,公屋輪候冊上的名單仍有九萬個家庭,「上樓」時間的承諾仍長達三年。居屋淡出,興建公屋的步伐應該加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