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三大行業産能過剩突出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5-10 07:26:25  


  中國部分行業的産能利用率大大低於國際公認的75%的水平。鑒於近幾年投資率逐年攀昇,明顯偏高,若供求結構不能進行有效調整,將會出現更加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部分行業産能過剩目前鋼鐵、電解鋁、鐵合金、焦炭、電石、汽車、銅冶煉、水泥、紡織等行業存在比較嚴重的産能過剩問題,電力等行業也有産能過剩的趨勢。

  鋼鐵行業:2005年總産能4.7億噸,祗生産了3.7億噸,産能過剩1億噸。目前還有在建能力7000萬噸,擬建能力8000萬噸。

  電解鋁行業:2005年電解鋁行業總産能1030萬噸,內需祗有602萬噸,外需102萬噸,閑置産能達326萬噸。目前還有11個在建項目、14個擬建項目。

  鐵合金行業:到2005年9月底産能2213萬噸,在建、擬建項目投産後,總産能將達到2497萬噸,然而2005年內需僅1200萬噸,目前開工率祗有40%。

  焦炭行業:2005年全國焦炭産量2.43億噸,內需和外需共計2.32億噸,産能超出需求0.11億噸。目前全國還有新建和擴建項目240個,焦爐390座,生産能力將增加1億噸左右。

  電石行業:2005年全國電石産量1042.6萬噸,國內電石生産廠家生産裝置平均開工率維持在60%左右。目前在建、擬建項目還有1200萬噸到2200萬噸産能。

  汽車行業:2005年汽車産量近800萬輛,而銷量祗有570萬輛。目前已過剩兩百多萬輛,如果不對投資進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車産能可達2000萬輛,比實際需求高出一倍多。

  銅冶煉行業:到2005年底建設總能力達205萬噸,是2004年底的1.3倍。預計2007年底,産能將達370萬噸,遠遠超過全國銅精礦保障能力和國際市場可能提供的銅精礦量。如果不及時加强宏觀調控,銅冶煉行業就會步電解鋁的後塵。

  水泥行業:2005年水泥産能12.87億噸,産量10.38億噸,剩餘産能2.49億噸。

  紡織行業:在商務部監測的84種紡織品服裝中,86.9%的商品供過於求。到2005年底,紡織綜合加工能力過剩15%—20%。

  電力行業:2005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5.1億千瓦。目前在建項目2億千瓦左右。預計到2006年底,總裝機容量將達近6億千瓦,部分地區將出現電力富餘;2007年底裝機容量將富餘10%。

  煤炭行業:2005年原煤産量達到21.9億噸,已經接近預計的2010年中國煤炭消費22億噸的目標。目前在建産能還有4億噸。

  集裝箱行業:目前干貨集裝箱産能已達450萬TEU(20英尺標準箱),而全年需求量僅爲240萬TEU,供求比例高達2:1。預計2007年將達到580萬TEU,産能過剩更加嚴重。

  手機行業:2005年中國手機産能已達到5億多部,國內市場一年的容量祗有7000萬至8000萬部左右,而且很難有再大的增長。

  産能過剩帶來的不良後果一是産品價格大幅下跌。以鋼鐵産業爲例,從2005年4月開始,中國鋼鐵價格出現連續暴跌。10月份主要鋼材平均價格與4月份相比下跌近50%,一部分鋼材的價格跌破了成本。11月中國最大的鋼鐵企業寶鋼集團全綫産品大幅度降價,最高降幅達22%,其股票價格與年初時相比下跌了近50%。

  二是企業利潤大幅下降,虧損企業增多。受産能過剩集中釋放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雙重擠壓,2005年全國企業虧損額同比上昇57.6%。2005年前10個月,汽車行業利潤同比下降36.7%,企業虧損額增長86.2%;水泥行業利潤同比下降60.6%,企業虧損面超過40%。2005年上半年,電解鋁行業中佔總能力80%的86家獨立電解鋁企業,盈利同比下降72.6%,企業虧損額5億多元,虧損面63%;鐵合金行業虧損面50%;2005年前8個月,焦炭大省山西省焦炭行業虧損額已達到6.53億元,同比增虧4.19倍。

  三是産成品庫存量增多。在産成品增速居前十位的行業中,大部分屬於産能嚴重過剩的行業。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的産成品增速最高,達到49.04%;化纖製造業爲26.38%;醫藥行業爲21.71%;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爲20.06%。

  四是金融風險增加。産能過剩行業的資金有相當部分來自銀行。這些産能過剩行業如不及時進行調整,就會增加銀行的呆賬壞賬,增加金融風險。在世界經濟史上産能過剩是有過教訓的。一些西方國家銀行在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時沒有發生危機,而在生産過剩時發生金融危機,此時銀行的信貸緊縮又成爲一個放大器,使産能過剩造成的不良影響蔓延到整個社會。

  五是貿易摩擦加大。國內産能大量過剩,必然到海外尋找市場,導致貿易順差激增,引發更多的貿易爭端。從2005年初到現在,水泥、鋁、鋼材和汽車的出口都比2004年同期增長了2—6倍。去年,歐美許多國家和地區與中國發生激烈的紡織品貿易爭端,迫使中國不得不接受新的配額限制。如果今年出口上昇,國外反傾銷的比例還會進一步加大。

  六是影響經濟增長。鋼鐵和汽車是中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産業,水泥、電力和煤炭是中國重要的基礎産業。這些已經出現和將要出現産能過剩的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中處於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産能過剩的問題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必將對經濟發展産生嚴重影響。

  七是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目中前國鋼鐵工業所用的鐵礦石50%來自進口,佔全球新增鐵礦石量的90%。電石、焦炭、鐵合金等産能過剩行業都是高污染行業,如95%的電石生産裝置爲內燃式或敞開式爐型,每生産1噸電石平均排放8000—9000標準立方米烟氣。

  八是影響就業和社會穩定。以水泥行業爲例,有140萬人就業,43%的虧損面,意味著幾十萬人的工作崗位和收入出現問題。

  解决産能過剩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是盡快建立産能過剩預警機制。在經濟全球化、産業分工細化、居民消費個性化的今天,如何判斷哪些産業存在過剩和潜在的過剩,難度相當大。尤其是中國正處於市場化轉型階段,政府職能還沒有徹底轉變,大量國有企業還需要政府進行指導和調控,産業結構調整仍是各級政府的重要工作。在這種情况下,應盡快建立産能過剩預警機制,通過多種形式將産能過剩的情况反映出來,發出預警信號,讓企業及時了解宏觀信息,正確判斷市場供求變化趨勢,减少投資的盲目性。

  二是繼續做好“有保有壓”工作。防止行業産能過剩繼續惡化,特別是要防止重要行業出現資金鏈斷裂。

  “保”要做到堅决。支持汽車生産企業加强研發體系建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産品;支持大型鋼鐵集團的重大技改和新産品項目,加快開發冷軋鋼片技術,提昇汽車板生産水平,推進大型冷熱連軋機組本土化;支持高産高效煤礦建設和提高煤礦安全整體水平的技術改造等。

  “壓”要做到有力。一方面要嚴格市場准入,原則上不批新上産能過剩項目。通過制定嚴格的環境、能耗、水耗、資源綜合利用和安全、質量、技術、規模等標準,提高准入門檻。繼續清理整頓在建和擬建項目,區分情况,分類處置。另一方面,要依據法律法規淘汰落後企業。在主要依靠市場優勝劣汰的同時,依法關閉一批破壞資源、污染環境和不具備安全生産條件的小企業。

  三是擴大需求,儘可能多地利用和消化過剩産能。要貫徹落實今年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通過發行新農村建設國債等形式,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改善農村生産條件和消費環境;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疏通農村流通渠道,啓動農村市場,擴大農民消費。

  四是要建立對破産企業實施救助的辦法和機制,確保社會和諧穩定。對破産企業的職工,政府應協助處理好勞資關係和做好經濟補償金的籌集及支付工作,特別是要解决好離退休職工的生活和醫療保障問題;加大對下崗職工培訓的力度,給予信息引導,幫助其實現再就業。對銀行貸款呆賬壞賬問題,一方面各級財政要切實管好用好財政補助給破産企業的經費,防止破産企業逃廢銀行債務;另一方面,要更多地利用市場化的手段,通過引進投資、企業重組,盤活不良資産。

  來源:  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 武在平 祝劍鋒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