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股權分置時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6-10 07:23:00  


  中評社香港6月10日電/1600點,標誌著一個新的時代來臨:後股權分置時代。

  搜狐財經發表評論文章說,僅兩個月時間,股市就告別了五年的死水微瀾,重新站上了1600點的高點。而就在今年年初,人們還依然滿懷抱怨:在中國經濟週期性景氣的黃金歲月,股市居然會創下全球罕見的連續五年熊市。

  不管經濟學家和股評專家們如何分析,我們不能否認,股權分置已經成爲中國經濟劃時代的變革。股權分置幷不能一勞永逸地解决中國股市所有的問題,圈錢也好,坐莊也好,太陽的黑子或許會永遠存在,但祗要股市具備了經濟晴雨表的基本功能,那麽,它就可能實施一系列的自清潔行爲,從這個角度講,股權分置改革方案所最終産生的效果已經可觸可摸:它將令中國股市回歸本位,真正成爲中國經濟巨輪的又一台動力助推器。

  文章稱,中國證監會的系列股市改革幷未塵埃落定,但我們的眼光却必須放在股市改革之外。對實實在在正在到來的後股權分置時代而言,有太多的變化,值得所有中國的企業家和關心中國經濟的人却細細探究。

  可以肯定,未來五年的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變化一:上市公司幷購潮

  在正常的市場經濟狀態下,企業幷購是一種常態,也是大多數企業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但在中國資本市場,幷購之難,難於上青天,其核心原因,恰恰在於非流通股的存在,平添了一堵結實的鐵門。因此,儘管“殼”的價值無限,但最終成功的幷購幷不多見,成功的也代價不匪。這也是最近幾年中國優秀企業頻頻在海外資本市場亮相的重要原因。

  進入後股權分置時代以後,上市公司的“殼資源”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會依然緊俏,而隨著《公司法》中關於幷購的限制性規定被修正,上市公司控制權的爭奪將成爲家常便飯,代理權徵集委託書收購、二級市場上競價收購、戰略投資等發達國家通行的幷購會不時見諸于中國市場。股改以後,控股股東的控股比例不同程度地下降,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度减弱,來自證券市場的收購會層出不窮。對於股權相對分散的公司來說,這種威脅性更是越來越大。收購與反收購的智慧,都將爲中國企業的管理者提供無窮的學習智慧。

  變化二:管理層激勵擺上台面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國企MBO叫停,上市公司高管薪酬過高爲千夫所指。管理層激勵成爲談虎色變的禁區,國企管理者常于無所作爲和鋌而走險之間走鋼絲。

  進入後股權分置時代以後,一方面,公司治理規範的企業能促進企業價值上昇,另一方面,潜在的幷購威脅將迫使大股東和企業管理層面對共同的目標:股價。由此,上市公司對管理層的激勵成爲上下一心的企業行爲,管理層的更迭與高額的激勵都將是未來市場司空見慣的現象。

  更重要的是,隨著股東行爲的長期化與理性化,管理層的激勵目標也會同樣趨于長期化,上市公司的考核目標由靜態轉向動態,激勵機制也會從短期績效轉爲長期考核,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做大做强的幾率上昇,出現中國的“通用”、“微軟”級企業成爲現實的可能。

  變化三:QIFF大行其道

  中國資本市場對QIFF(合格境外投資者)一直是愛之既深,恨之亦切。

  原因很簡單,QIFF可以爲中國資本市場帶來巨大的活力,但也同樣可以輕輕鬆鬆從中國企業身上攫取讓人眼紅的驚人利潤。

  不管愛也罷,恨也罷,在後股權分置時代,曾經束縛QIFF的潘多拉盒子已經打開,

  資本的逐利本性,使QIFF對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市場覬覦已久。但准入制度和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不完善,使QIFF一直逡巡而不敢進。在股權分置及相關後續改革完成以後,中國證券市場的流通性、透明性、公司管制和信息披露標準將進一步提高,除某些産業有股權投資比例限制外,大部分産業的資本性都將開放;大陸和香港乃至東南亞地區證券市場的流通性將進一步加强,中國資本市場與香港、東京會成爲亞太金融資本中心。QIFF這個一度若隱若現的身影,將迅速在中國經濟領域成爲當紅明星。

  變化四: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區

  資本與金融從來就是孿生兄弟,中國的金融風險利劍一直高懸在上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步步推進,金融改革也將進入深水區。權證出現以後,大量金融衍生工具包括各種指數産品、做空機制、股指期貨等的推出指日可待。

  同時,在商業銀行上市成爲現實之後,銀行不良資産處置有了更多路徑,配套的改革措施將會持續出台,銀行混業經營也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變化五: 産業投資基金

  長期以來,資金短缺成爲中國企業體弱多病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不斷堆積的龐大民間儲蓄和國外遊資在四處遊蕩尋找出口,另一方面是《銀行法》束縛及“賭博市”的高風險,使企業融資成爲令企業、政府、銀行共同面對的鴻溝。

  進入後股權分置時代,一方面,上市公司再融資硬性條款被取消,進入五月以後,久違的上市公司再融資已成爲可能,新融資規則的“鬆綁”使大集團可以通過資本市場實現跨越式發展;另一方面,對優質企業進行産業扶持、在企業上市之後套現退出的産業基金將漸漸出現幷迅速普及做大。

  文章最後表示,股權分置改革鳴鑼收兵信號已經發出,但可以預期,後續的系列關於資本市場甚至經濟體制改革的更多政策,將會不斷撩撥我們的視綫。股權分置的意義,或許真要等到五年之後,我們才可以完全明白。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